24小時內,18枚導彈+無人機二度突襲,美軍價值130億美元的核動力航母“杜魯門”號,竟成胡塞武裝的活靶子!盡管美軍聲稱“擊落11架無人機”且“導彈未接近航母”,但胡塞堅稱襲擊“迫使美軍戰機放棄空襲計劃”。
特朗普剛宣布“果斷打擊”,胡塞轉頭就放狠話“見一艘打一艘”,這支被戲稱為“拖鞋軍”的也門地方武裝,憑什么讓世界第一海軍顏面掃地?這輪導彈對轟,又將引爆哪些雷區?
胡塞武裝此次行動,堪稱“教科書式復仇”,美軍15日空襲也門7省47次,造成53人死亡、98人受傷,胡塞次日便以18枚導彈+無人機組合拳直擊美軍航母打擊群,精準打臉“美軍無敵”神話。
不得不說,胡塞就像網吧里用外掛的“青銅玩家”,靠沙漠里撿的那點“裝備包”,硬是把美軍“王者局”打成了僵持賽。至于憑什么做到?總結下來,三大狠招。
其一,地理殺招。胡塞控制也門70%紅海岸線,扼守曼德海峽,距“杜魯門”號所在海域僅300公里,導彈最快10分鐘便可抵近目標。這種“快遞式打擊”,讓美軍宙斯盾系統防不勝防。
其二,技術奇襲。無人機蜂群+導彈混搭的組合,將游擊戰的“騷擾性”升級為“系
統性威脅”。美軍航母雖未被擊沉,但其“不可戰勝”的神話,已出現裂痕。
其三,輿論攻心。高調公布美軍空襲致53死98傷,含7名兒童婦女,塑造“反侵略”形象。美軍越是打擊胡塞,后者越是獲得“抗美英雄”的民間聲望。這種“越反越恐”的循環,與20年前的伊拉克戰爭,如出一轍。
而美軍這邊呢?卻面臨著三重尷尬困局。
第一,成本懸殊。一枚胡塞手搓“圣城”系列導彈,成本約5萬美元,而美軍一枚“標準-3”攔截彈,造價高達1200萬美元。按美軍數據,此次擊落11架無人機耗資2200萬美元,但胡塞襲擊總成本不足百萬,這種“用茅臺澆滅蚊香”的防御模式,土豪也扛不住。
第二,航母神話破滅的連鎖反應。作為“移動國土”的航母接連遇襲,勢必動搖中東盟友信心。而面對胡塞武裝高頻次、多波次攻擊,即使攔截率99%,剩下1%的漏網之魚也可能成為輿論災難。
其三,政治正確捆住軍事手腳。白宮既要避免卷入地面戰,又得回應國內鷹派壓力,導致空襲力度搖擺。胡塞恰恰看準這一點,每次襲擊都卡在美軍“打不死我又輸不起”的痛點上。
而就在一個月前,“杜魯門”號在地中海與商船相撞,右舷防空平臺受損。不少專家指出,事故的根源,就在于美軍長期高壓部署后的松懈,制度性疲勞加上人為失誤,航母未及時開啟AIS船舶識別系統,雷達預警形同虛設。
更有意思的是,撞壞了航母,美國可能連修都修不起?全美僅剩4家船廠能維修核動力航母,且積壓訂單已排到2030年,普吉特灣造船廠的6號干船塢甚至需要“等漲潮才能開工”,當“杜魯門”號被迫停靠希臘檢修時,美國海軍的窘迫已無處可藏。
胡塞武裝的導彈,或許無法擊沉一艘航母,但它卻一舉擊穿了美軍兩大神話:一是軍事神話,再先進的武器,也抵不過“持久戰+飽和攻擊”的人海戰術,二是霸權神話,當美國連自己的航母都修不好時,“全球威懾”已淪為紙上談兵。
螞蟻不需要打敗大象,它只需要證明,大象并非不可戰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