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A股與美股市場走勢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對比,A股在科技股的帶動下穩步向上,美股在七朵金花的拖累下大幅回調。
這種對比的背后是股市基本面邏輯上的一些演化。
為了便于分析,我們只保留國債和股市,拋開金融行業其它細分領域。
國債看的是國家政府的償債能力,政府的償債能力主要是依靠稅收作為保障,而貢獻稅收的主體主要是企業;股市看的是企業的經營情況,企業的盈利能力通常來自于它所處的市場地位,處于壟斷地位的企業往往都能獲得超額的利潤。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國債還是股票,最底層的根基是企業。
之所以美國國債及美國股市受到全世界各路資金的追捧,是因為美國自二戰后擁有著最為領先的科技,產生了眾多占據全球優勢地位的跨國企業。尤其是進入2000年以后,以微軟、亞馬遜、谷歌等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橫掃全球,獲得了巨額的利潤。在這些企業的加持下,人們逐漸形成了一種印象,美國政府的稅收最有保障,償債能力最強,美國的公司最為領先,盈利能力最強,投資美債和美股都是機構和個人的不二之選。
時至今日,這樣的邏輯實際上在悄悄的發生改變。以當下最為熱門的人工智能領域算力層面來說,美國有英偉達H100,中國有華為910B。盡管水平上有差距,但是至少不像以前那種人有我無的情況了。而Deepseek的橫空出世,用先進的算法解決了高端算力卡缺失的局面,使得人們對于高端算力卡的需求前景產生了質疑,對英偉達的估值邏輯進行了重構。其它方面來說,電商、云計算、智能駕駛、機器人、無人設備、??哲娢淦鞯鹊?,中國跟美國企業打的有來有回。
最明顯的一個現象是,我們所使用的國產產品在持續增加,外國商品在逐步減少。在產業鏈逐步走向高端階段的時候,各個行業的不受外國企業卡脖子的鏈主企業(如華為、比亞迪、宇樹等)正在成型,14億人超大規模市場完全可以承接新的產品。這個過程中,A股的長牛根基在逐步構建,而美股的牛市根基有所削弱。
可能有的朋友依然保持著“A股牛短熊長 美股熊短牛長”的想法,這里我們可以回想一下五年前,當我們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說一句“房價要大跌”的時候,估計會被很多人嘲笑。放在今時今日,對于我們自己的投資來說,失誤止損都正常,任何人不是神仙,但最危險的是思維上的固化,不能順應趨勢,進而錯過新的階段給予大家的好的機會。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歡迎加個人微信cjshicha(財經時差)交流,點擊下面關注我們備用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