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大家說一個點外賣的技巧,中午11點前最好不要下單,因為餐館前一天剩下的食物會賣給第二天先下單的人……”
這是今年315前,臥底黃燜雞米飯的記者,在直播時給大家提供的“生活妙招”。
我謹代表自己,向這位臥底記者致敬, 然而又忍不住說,這位兄弟的妙招經不起推敲。
如果大家都聽他的建議,估計會導致“內卷式”點外賣現象——剩飯剩菜就在那里,大家越推遲下單剩飯菜變質的可能性越大。畢竟大家終究要吃飯的。
你瞧,好心的建議不僅帶不來好結果,還可能導致“惡果”。這樣的妙招,略微一想將會發現它的荒誕。
這荒誕的妙招,又讓我想起了315。
每年一次的315像是重復某種荒誕劇。為了達成“劇場效果”,再惡心的內幕也要等到那個晚上集中上映。然后,整個鏈條上被波及到的各方,連夜表演。
如果這么折騰一番,能解決點實際問題倒也不枉大家忙活一場,最關鍵的是,問題好像也解決不了啊。好像“殺了雞米飯,自有后來人”。
據說,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問題的關鍵。
外賣質量 問題的關鍵在哪兒呢?
估計臥底記者也知道, 問題的關鍵說不清楚,短期內也根治不了,只能讓建議消費者先卷起來。
我想試著說一下外賣問題的關鍵——當下,還有大量的人需要便宜便宜更便宜的飯。當下,很多人還在為生存打拼,很多餐館還在為生存掙扎,他們都要斤斤計較錙銖必較地節約成本擠出“利潤”才能活下去。
誰都知道便宜沒好貨,可是如果你“不舍得”花錢,你知道又如何呢?
再說了,對于很多人來說,吃剩飯好像也不是個多大的問題。我從小就沒少吃剩飯,一方面是因為小時候不懂吃剩飯有啥問題,另一方面,即便當時知道剩飯可能有問題,我還是得吃。因為那時候生活條件差。現在想想,那時候要是有人給我一份隔夜的黃燜雞米飯,我會當成“改善生活”。
我至今還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學校食堂賣飯的人,用一只大手伸到盆里抓面條往學生碗里扔的場景。現在想想,夠惡心的。但那時候學生都很“寬容”地看待這一切,因為能搶到飯就不錯了。
某種程度上說,生活水平越高看到的惡心事兒越多。現在覺得惡心的事兒比以前多多了,衛生巾翻新、一次性內褲什么亂象等等。在若干年前的人看來,這些都是“高科技”,衛生巾普及才多久啊。
在食物匱乏的年代貌似沒聽說過“食品安全”問題,那是因為那會兒很多人只顧得上吃飽顧不上安全。
現在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認知水平提高了,但很多人消費能力沒有提高到與認知水平相同的高度。這些人既要便宜又要便捷,于是就有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機。這些抓住商機的人,你說它們是奸商,那肯定是,你說他們該抓,那肯定是。可是恐怕抓不絕,因為有人需要他們。
老早以前我就聽做餐飲的人說,“不要點外賣”。其實不用他提醒,只要稍微理性地思考一下——為啥有的外賣那么便宜 ,餐廳還愿意賣給 你,且送貨上門,還要被平臺扒一層皮——就會知道有些外賣“品質不佳”。
是大家都沒有腦子思考么?不是。是大家打量了自己的生存狀況之后,發現自己與那些便宜外賣是“絕配”。如果你的單位都有那種神秘的“安全食堂”,斷然不會看得上那些外賣。
就是這么殘酷。
你確實可以說,再便宜的飯菜再便宜的衛生巾也要保證質量。是的,道理是這么個道理,甚至法律也是這么規定的。重要的是,在某種現實之下,道理沒用,連法律都沒多大用。
絲毫沒 為奸商辯護的意思,我只是在分析奸商何以絡繹不絕。奸商大概可以分為幾種,一種是為牟利而作惡的壞人,這種人“該抓”;一種是為了活下去而昧下良心的人,這種人“該罰”;還有一種可能是,他并沒覺得自己在作惡而是在回應真實的 “市場需求”,這種人別說你去抓和罰,你去“殺”都“殺”不完。
就是這樣,有些 問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注定解決不了 。于是,“ 1 1點前別點外賣 ”雖然荒誕,卻成 了唯一立即“ 可行”的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