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7日,在網上出現殲-36的試飛視頻。疑似在四川某試飛基地上空,中國第六代戰機殲-36完成第二次全狀態飛行測試。與2024年12月首次試飛相比,此次測試出現兩項關鍵突破:取消護航編隊、全程收起起落架。不過天氣不好,網友無法拍到較為清晰的視頻及照片。
對比國際航空器測試規范,新型戰機首飛階段通常需配備雙機編隊。護航機除承擔數據采集任務外,還需攜帶紅外監測設備實時追蹤發動機工況,并在緊急情況下進行目視定位。此次殲-36獨飛成功,表明其飛控系統完成度超越美國X-44驗證機測試時的水平。而全程收放起落架的動作,則驗證了機體結構強度與隱身涂層的可靠性——美國F-22在同等測試階段曾出現起落架艙門震顫導致隱身性能下降的技術缺陷。
殲-36
此次試飛的戰略價值遠超軍事范疇。眾所周知,新機一開始試飛時,一般都要有護航衛隊,收集數據,同時給民眾一個提醒!防止引起恐慌!此外,如果試飛出現安全問題,也可以及時救援!另外飛機未收起起落架,緣由在于原型機技術尚未完善,飛行過程中潛藏風險,保持起落架放下狀態是為了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實施迫降。
這次,從視頻可以看出,試飛取消了護航編隊、全程收起起落架,說明飛機的安全性和性能,穩定性得到了一定驗證。首飛才過去不到3個月,飛機的性能就進展如此迅速,實在令人欣喜!同時該次試飛期間完成好幾次過失速機動,最高瞬時速度也快得嚇人。這些技術細節的披露,標志著中國在第六代戰機研發領域已突破關鍵技術驗證階段。
有人說,當前航空工業競賽的本質,是智能制造體系與軍事理論的融合創新。我覺得說得十分恰當!當前中國軍工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極大的縮短了設計-測試-量產的周期,這種效率優勢正在打破傳統裝備代差規律。對此,專家表示稱:“當中國的工程創新速度超過西方制度調整彈性時,軍事技術平衡將發生非線性突變。”殲-36的試飛進程,正是這種歷史性轉折的具象化呈現。這時,美國不得加班努力想著怎么趕超我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