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朋友圈被兩封教授的推薦信刷爆了。宋教授那封寫得跟《家有女兒初長成》似的,喻教授那封推薦信干脆利落得像牲口市場掛牌——這魔幻對比直接把學術圈變成了大型吃瓜現場。
先看宋教授那封推薦信,開頭就是老父親式驕傲:“這是我得意學生”。嚯,您倒是接著夸??!結果下一句急轉彎:“就是笨些。” 評論區當場笑劈叉:“這不就像我媽跟鄰居顯擺'我家丫頭考上清華了,就是腦子不太靈光'?”眼尖的網友扒出隱藏劇本:先說學生抗壓能力強,相當于給用人單位喂定心丸;再來個“不會出大錯”的專業認證,最后那句“別罵她”才是殺手锏——這哪是推薦學生,分明是給接收方立規矩:“弟子我交給你了,受委屈了我可要上門理論的?!?/p>
反觀喻教授那封七個字推薦信,活脫脫學術版《動物世界》?!澳墚旙H用”四個字驚得網友們不知說啥好,實驗室老油條們卻直拍大腿:“這才是最高榮譽認證!” 一位博士現身說法:“我們組里被夸'能頂兩頭驢'的師兄,現在已經是上市公司CTO了?!?br/>
這兩封推薦信往那兒一擺,直接把學術圈的潛規則撕開一條縫。筆者好友,華科的一位老教授告訴我,導師們寫推薦信會區別對待,但套路很清奇。給女學生的推薦信里,“勤奮”“細致”這類詞是高頻詞,而男生推薦信里“抗壓”“創新”是必寫關鍵詞。就像網友精辟總結的:“女博士收到的是《學術萌新飼養手冊》,男博士拿到的是《核動力驢操作說明書》?!?/p>
但這事兒最絕的,是揭了導師們“愛在心里口難開”的老底。宋教授的學生爆料,組里男生結婚那會兒,老頭兒偷偷給用人單位寫“該生成家不久,望減少異地派遣”;而喻教授那封神推薦信的男主角,朋友圈還曬著導師晚上幫他改論文的聊天記錄。合著導師們都是深柜暖男,表達關心全靠暗號。
混過實驗室的都懂,這兩封信簡直是學術江湖的接頭暗語。宋教授那封看著絮叨,實則每句都在打組合拳:“得意學生”是蓋章認證,“笨”是預留犯錯空間,“別罵她”才是核心訴求。 而喻教授的七個字,擱學術圈約等于HR眼里的“五年工作經驗+抗壓能力強+接受加班”——看著扎心,實則是硬通貨。
這場推薦信狂歡最妙的,是讓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照鏡子。有博士生邊笑邊抹淚:“我導當年給我寫推薦信,把'經常通宵'翻譯成'具備極強的科研毅力'?!备腥硕冻鲎约河H身經歷:某導師給學生寫推薦信申博,就幾個字,當時找到工作了沒有去讀,兩年后還是使用導師的推薦信,結果導師評院士了,申博復試的時候一把過關。果然學術圈黑話,只有圈內人才懂呀。
說到底,這兩封推薦信能火出圈,還不是因為戳中了每個學術民工的靈魂痛點。那些年導師當面罵的“笨死算了”,轉身變成推薦信里的“天賦罕見”;通宵當驢做數據的日子,在教授筆下成了“執行力超群”。這哪是推薦信啊,橫豎都是導師親手蓋的認證章。
最后說句大實話:建議各大高校開個“導師語言藝術進修班”。畢竟讓這群整天泡實驗室的理工直男寫推薦信,難度堪比讓程序員寫情書,每個字都認識,連起來怎么看怎么像代碼。要不怎么說,看教授推薦信都得懂學術圈“黑話”呢?
你的導師還有哪些學術圈“黑話”?歡迎分享。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