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思為、毓肥
3 月 15 日,寧德時代公布了 2024 年年度業績報告。
與 2024 年其他季度的情況一樣,寧德時代 2024 年營收下降 9.70% 至 3620 億元,但歸母凈利卻漲至 15.01% 至 507 億元,其兩大主營業務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毛利率分別為 23.94% 和 26.84%。
339.3GWh 的動力電池裝車量連續八年蟬聯全球第一、市場份額繼續上升至 37.9%……
寧德時代的成績和造血能力,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少有的強勢,但就是這樣一個有 1793 萬用戶、保時捷 CEO 親自喊話曾毓群要「優惠」的龍頭企業,卻在前段時間傳出港股二次上市計劃。
當增長曲線趨于平穩、國內儲能行業還未正式進入爆發期,寧德時代開始尋找第二,甚至第三、第四增長曲線,但顯然,一切才剛起步。
行業競爭加劇、業務拓展需求的當下,寧德時代為什么能在營收下降的同時,實現凈利潤增長?業務拓展的野心又需以什么來支撐?
我們一起來看看。
高端電池更賺錢
寧德時代年度歸母凈利 507.45 億元,這就意味著 2024 年閏年,寧德時代日均利潤 1.38 個「小目標」。
寧德時代并未給出各個業務的利潤情況,但我們從 3620.13 億元的營收來看,動力電池仍占營收大頭。
2024 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 系統營收 2530.41 億元,占比 69.90%; 儲能電池系統 572.90 億元,占比 15.83%; 電池材料及回收 287 億元,占比 7.93%; 電池礦產資源 54.93 億元,占比 1.52%。
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主要有麒麟、神行、驍遙、天行四款產品,結合其 2024 年 339.3GWh 的動力電池裝車量,進行粗略估算,寧德時代 2024 年動力電池單價約為 0.75 元/Wh。
我們以 2024 年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第四的中創新航為例,它在 2024 年上半年,動力電池收入 97.24 億元,裝車量 16.7GWh,動力電池單價約為 0.58 元/Wh。
盡管 2024 年經歷電池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價換量,并且其在電話會上也強調公司經營重點不在溢價,但電池技術的加持下,其電池單價仍處于領先水平。
寧德時代「或麒麟、且神行、任驍遙」口號中提到的三款乘用車電池產品,是寧德時代的收入大頭。
續航 1000 公里的麒麟電池、充電 10 分鐘續航 400 公里的神行電池、純電續航超 400 公里兼具 4C 超充功能的驍遙增混電池,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中高端車型常客。
尤其是早于驍遙電池發布的神行和麒麟,這兩款電池 2024 年的占比約三成到四成,寧德時代預計 2025 年將提升至六成到七成,不僅如此,今年神行電池和麒麟電池將進行一定的升級,擴大技術與市場優勢。
至于驍遙增混電池和固態電池,我們現在已知的,是前者已有三十多款車型要適配,后者則是寧德時代口中的在研發等過程「很領先」,但目前不是適合多講的時候,其將堅持「多做少說或只做不說」的原則。
寧德時代降價的支撐,是 2024 年鋰價從 2023 年的 25 萬元/噸降至 10 萬元/噸,為其動力電池系統帶來了 17.59% 的成本優化;
其他三大主營業務的營業成本下降數據也不低于 13%,與原材料最直接相關的電池礦產資源成本更是下降了 18.93%。
但從各項業務的毛利率變化來看,僅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系統的毛利率保持增長。
要保持市場與盈利優勢,光有成本助力還不夠,研發投入也必不可少。
2024 年全年,寧德時代研發費用 186.07 億元,同比微增 1.37%,研發人員從 20604 人減少至 20346 人;
本科及以上研發人員數量從 12211 人增加至 13903 人,本科以下研發人員的減少,或許和其 30 歲以上研發人員人數減少有關。
結合其他投資、資產價值變動等因素,作為動力電池行業絕對巨頭的寧德時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動力電池業務都將為其帶來可觀的收入。
因此,我們能夠看到,加上 1 月份的特別現金分紅 53.79 億元,寧德時代 2024 年度累計擬派發的分紅總額達到了 253.7 億元,2023 年度這個數據為 220 億元。
業務增速從哪來?
近幾年的寧德時代,一直在尋找第二、 第三甚至第四增長曲線。
目前較為明確的第二增長曲線,是其儲能業務。
2024 年,寧德時代儲能系統收入 572.90 億元、銷量 93GWh,毛利率增長 7.55% 至 26.84%,是寧德時代毛利率最高的業務。
寧德時代在 2024 年發布了天恒儲能系統、PU100 儲能產品,該公司預計今年美國市場儲能業務將有 40%-50% 的增速。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近兩年大力推動的出海戰略也備受關注。
寧德時代 2024 年募集了 20 億美元債券,其中 11 億美元用于德國圖林根項目新建及擴建項目、4 億美元補充境外流動資金、2 億美元采購原材料、1.5 億美元償還境外銀行借款,另外 1.5 億美元補充運營資金。
寧德時代在海外的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除上述德國基地外,寧德時代 2024 年還在印度尼西亞、匈牙利分別投入了 5.91 億元和 35.31 億元,后者一期工廠今年投產,二期工廠將在年內開始建設并在兩年時間內投產。
寧德時代 2024 年總產能 676GWh,包括境內外基地在內,它的在建產能還有超 200GWh 。
境內電池產能在 2023 年便被預告過剩危險,并且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往境外走是保持優勢的必備選項。
問題也隨之而來,首先是錢的問題。
譬如一期剛投產的匈牙利基地,根據財報數據,寧德時代累計實際投入金額 46.06 億元,而我們開頭所提到的寧德時代二次上市招股書中披露,匈牙利基地兩期投資總額約為 49 億歐元(約 371 億人民幣)。
這樣的基地不止一個,還有總投資 41 億歐元(約 313 億人民幣)、按 50:50 比例出資的、和Stellantis 合作的西班牙工廠,寧德時代至少要掏出 156.5 億元。
海外基地巨額投入的資金壓力,以及其他既有業務及支出的需要,成為寧德時代的壓力所在。
出海的另一個問題,是地緣因素。
寧德時代和福特在美國合作建設的工廠,受到環保、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情況多變,即便是得到匈牙利官方大力支持的匈牙利工廠,也正面臨著環保挑戰。
而隨著特朗普的上臺,將各國政治決策前景蒙上一層薄霧,汽車作為重要工業,或將首先受到影響。
從 3 月 15 日寧德時代公眾號將「全球化」放入文章與海報標題,我們能夠感受到它對海外市場擴張的重視,但現在或許僅是剛邁出步伐。
寧德時代的野心與目光沒有局限于現有行業。
回顧 2024,除新版麒麟電池、神行電池、驍遙電池外,寧德時代還宣布了磐石底盤將首搭阿維塔、組建聚焦機器人的團隊、巧克力換電生態開啟、與投資 eVTOL 航空電池技術等,涉獵甚廣。
一切還剛起步。
寧德時代的龍頭地位,讓車企自嘲自己「在給寧德時代打工」,但隨著其他動力電池廠商,與車企自研電池的挑戰,寧德時代需要尋找更多的增長點。
2011 年,看到動力電池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困境與新能源汽車即將帶來產業革命的曾毓群,回到家鄉寧德成立了寧德時代,6 年時間超越弗迪電池成為國內動力電池銷冠,迅速崛起。
如今正逢動力電池技術兩個時代之交,這一次曾毓群能再創造一個「寧德時代」嗎?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