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因為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文章,記得將我們設為“星標”,多點文末右下角的“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列表里。
星標方法點擊上方馬靖昊說會計進入主頁,再點主頁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賬號旁顯示五角星?標記表示成功。)
財務報表中主表就一張,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都是資產負債表的附表。
為什么說資產負債表是財務報告中唯一的主表呢?
因為第一,要是沒有利潤表,可以通過對資產負債表中的凈資產期末數與期初數進行比較,計算出當年的利潤數額;第二,要是沒有現金流量表,可以通過對貨幣資金的期初期末余額增減變化,計算出當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多了這二張表,只是多了明細反映而已。
一、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內在關系
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結合起來的一個動態等式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從這個等式我們可以看出,虛增利潤(收入-費用),必須同時虛增資產或虛減負債,在虛減負債困難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會選擇虛增資產。
例如上市公司一旦進行利潤操縱,90%與資產有關,只有10%左右涉及負債。原因很簡單,操縱負債你得與債權人商量,而操縱資產是單邊行為,與自己商量就可以。
所謂資產的“水分”就是隱藏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費用,是對存續資產少提折舊和減值準備、少計攤銷等,使其實際價值低于賬面價值,資產中的水分實質上就是披著資產外衣的費用;
所謂負債的“水分”主要隱藏在資產負債表“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中的收入,它們是永遠支付不出去的負債。
至于所有者權益中的“水分”就是披著所有者權益外衣的抽逃資本、結轉過來的造假利潤以及未及時轉出的其他資本公積等。
上市公司與民營企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造假的區別是:上市公司的報表造假,主要就是想辦法將該費用化的支出進行資本化處理,塞到資產負債表中去,讓資產負債表腫腫的,資產虛胖虛胖的;民營企業的報表造假,主要就是想辦法將該資本化的支出進行費用化處理,塞到利潤表中,讓利潤表面黃肌瘦,好象幾十年沒吃飯。
世界因你而不同sky:馬大師總是一語道破。
心安便是安:一方極力圈錢 一方努力避稅逃稅 都不容易啊。
馬靖昊:做假賬的現象,目前主要分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虛增利潤,不少上市公司粉飾報表、業績,使得股價上升,配股價格也水漲船高,這樣可以圈到更多的錢。另一個方向是隱瞞利潤,少計收入、多計成本費用,不少民營企業以此漏稅。
二、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的關系
要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先應搞清楚支出、費用及資產的關系。所有的支出都會引起現金的增減變化,因此都要記入現金流量表,至于如何記入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則要看該支出是管一年還是管一年以上,如果只管一年,就記入利潤表,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處理掉,如果管一年以上,一般就要進行資本化處理,作為資產記入資產負債表。一句話,資產是壽命長的支出,費用反之。
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現金流量表中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以及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等項目之間存在勾稽關系。一般在不考慮應交稅費中的有關稅金的變動數的情況下,可以簡單估算為:營業收入-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實際上,權責發生制表達的企業盈利就是利潤表;收付實現制表達的盈利就是現金流量表。
三、利潤的質量分析
利潤除了現金利潤外,還有至少四種利潤。它們是:
(1)應計利潤:結合應收賬款和營業收入去分析;
(2)持有利潤:到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價值波動中去分析;
(3)虛擬利潤:到負債方去尋找,看看哪些負債通過債務重組變成了“利潤”;
(4)外部注入利潤:也就是傳說中的政府補貼。
打醬油的過路人:這個思路極好,簡直是醍醐灌頂啊。非常的感謝。
敏而好童學:馬老師這么一解釋,利潤一下子豐滿了
當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出現負數,而利潤表上的利潤很好看時,就可以判斷出利潤含有"水分"了,它過多地依靠應收賬款,這些就是所謂的"白條利潤"。
一般來講,如果上市公司應收款賬增長率達到30%,且應收賬款/總資產達到50%,則表明該公司含有大量的"水分",嚴重潛虧著,大家有興趣,可去實證一下。
新新會計人:馬老師,能夠通俗地解釋下潛虧嗎?
馬靖昊:潛虧就是實際上已經虧損了,但是在利潤表中卻沒有得到反映,那么,它潛伏在什么地方呢?它當然是潛伏在資產負債表中,以“水分”形式在資產方濫竽充數!這些資產實質上全部是費用或大部分是費用,但仍掛在賬上,潛伏著、忸怩著,就是不想恢復本來面目進入利潤表中。
新新會計人:謝謝馬老師,那有潛虧,是不是也有潛盈?
馬靖昊:你一直就悟了半邊了,有潛力!潛盈,就是潛伏的利潤,本質上,是將收入潛伏起來,這些收入到底潛伏在什么地方呢?1.在賬內潛伏,也就是那些披上負債外衣的收入,也可稱為“負債水分”,比如未及時結轉為收入的預收賬款,未及時處理的支付不出去的應付賬款。2.在表外游蕩,比如沒有入賬的未開票的收入,在表外瀟灑地游蕩、循環往復。
對于利潤質量的具體分析,可以計算兩個含金量指數:
1、營業收入含金量指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這個指數以1.17作為判斷標準;
2、凈利潤的含金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財務費用(+處置長期資產溢余現金)。凈利潤中的含金量指數=凈利潤的含金量/凈利潤,這個指數以1作為判斷標準。
四、公允價值的實質
公允價值實質上就是要強行突破歷史成本原則,去修改財務報表的數據,但它再強悍,也只能修改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數據,修改不了現金流量表的數據。因為公允價值變動本身只是一個價值波動,如果要影響利潤表,也是持有利潤,是沒有現金流對應的。
月下竹痕:強烈要求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個科目單獨披露,不要計入利潤。
馬靖昊:你的要求很好!我可以斷言在不久的將來,公允價值準則將被取消。其實歷史成本就是公允價值,歷史成本原則在資產購入、處置階段采用的就是公允價值,與公允價值唯一的區別是在資產持有階段保持歷史成本不變而已。按照公允價值核算持有階段的資產價值波動就是一個笑話、就是一個會計騙局,它提前確認了收益,并且居然還設計了一個專門核算資產泡沫的科目“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由于公允價值的采用,目前實際上已經將部分經濟收益納入了會計核算,經濟收益=會計收益+未實現的有形資產(增減)變動-前期已實現的有形資產(增減)變動+無形資產的價值變動,會計收益是已實現的收入與其相關歷史成本之間的差額。
最后我想說的是,讓會計就核算會計收益吧,不要讓它越界,用西方的諺語來說,就是“讓上帝的歸上帝,讓愷撒的歸愷撒”,用中國老百姓的話來講,就是“李家的歸李家,張家的歸張家”。不然,讓這些未實現的資產變動去更改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完全破壞了信息的可靠性。
注:寫于2014年,修改于2018年7月末,現再發于此,也是應時。
全文完,感謝您的閱讀,請收藏轉發,順手點個“贊”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