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滿冰點時評1337
冬天的寒意終究是過去了。俄羅斯或者說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艱難、最焦慮不安的時刻也即將隨著這個寒冷的冬天過去。
3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身穿俄軍迷彩服來到庫爾斯克前線,視察仍在這里作戰的俄軍,聽取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匯報:俄方已奪回86%被烏方控制的庫爾斯克州的領土,烏軍已經在庫爾斯克州一線累計損失超過了67000人和7000多件武器裝備。
普京表示,當前俄軍的任務是迅速徹底擊潰庫爾斯克地區的烏克蘭武裝力量,恢復邊界沿線局勢,同時要考慮未來在國家邊界沿線建立一個安全區的問題。
在我的印象中,普京曾兩次視察前線,一次是2023年3月19日,普京乘坐軍用直升機飛抵頓涅茨克地區第二大城市馬里烏波爾視察,首訪頓巴斯地區。2023年4月17日,普京再次乘坐軍用直升機飛抵赫爾松和盧甘斯克地區視察。
這兩次視察,我們并沒有感覺普京老了,但這次視察庫爾斯克蘇賈前線,卻能明顯地感到普京老了,他的鬢發已經斑白,他的步態已不那么迅疾,他的臉上充滿疲憊和沉重,完全沒有那種輕松的笑意,那個生猛的硬漢形象似乎正在離我們遠去。
就在普京視察庫爾斯克幾天后,烏克蘭宣布從庫爾斯克撤離。3月16日,烏克蘭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確認,烏克蘭武裝部隊從庫爾斯克地區蘇賈撤出。從蘇賈撤離,也就意味著從整個庫爾斯克撤離,也就意味著持續半年的庫爾斯克戰役即將結束。對普京來說,壓在他心頭的一塊沉重的石塊終于被搬開,持續三年多的俄烏戰爭也現出了結束的曙光。
庫爾斯克戰役被外界稱為戰術上勝利、戰略上失敗的一個戰例,留給后人的恐怕除了遺憾就是反思。如果烏克蘭是一個大國,或者如果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投入的力量和資源足夠大,那么這本來可以成為一個扭轉戰局的經典的反攻戰例,但歷史沒有假設,結局不會造假,烏克蘭或者說北約終究是在庫爾斯克輸給了俄羅斯。盡管歐洲的德國、法國、英國心有不甘,但戰爭永遠不會讓失敗者感到高興和滿意。
經歷這場戰爭,普京真的是用盡了他的全部能量。這場戰爭讓我們看到,盡管他殫精竭慮,但他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家,也不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三年來普京陷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危機,他不僅在以他的政治生命,而且在以整個俄羅斯的生死存亡去賭這場戰爭的勝利,雖然這是一場比拼實力的戰爭,但更重要的恐怕還不是實力,而是雙方領導人的精神和意志,普京以其強大的意志力,即將贏得最后的勝利。
這場戰爭爆發后,俄軍計劃快速占領基輔安東諾夫機場進而控制基輔,以最小的代價實現對烏克蘭政權的改變。但這個閃電戰計劃卻意外地失敗了,戰爭被拖入了一場相互消耗的持久戰和陣地戰,俄軍一度一潰千里,標志性的失敗是丟失紅軍城,最后不得不以堡壘對堡壘,以巨大的犧牲打下馬里烏波爾、巴赫穆特等城市,像面對拿破侖的法軍和希特勒的德軍一樣,先是拉胯得一塌糊涂,最后在付出巨大犧牲和損失后取得了勝利,這就是這個民族的特點。
可以說俄羅斯對烏軍事行動初期沒有取得預想的勝利,反而陷入巨大危機,甚至可以說是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整個西方曾為之狂喜,因為他們看到了北方巨熊即將被打敗、躺在地上流血的樣子。
那個時候,普京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面臨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全面退出烏克蘭,宣布行動失敗,另一個選擇是繼續軍事行動,跟烏克蘭也跟以美國為首的整個北約在烏克蘭打一場持久的生死決戰。
顯然,妥協、投降、放棄不是普京的性格。在很多人唱衰俄羅斯、抨擊普京的時候,普京表現出了強大的意志力,他不退守,不放棄,繼續向著既定的目標和方向堅定地前行。普京為他魯莽地發起這場戰爭承擔了所有的責任,以他絕不屈服的意志力跟所有的對手進行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生死較量。這個時候,他是一個真男人,是一個意志堅定的政治家。
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后,以美國為首的整個西方(除了北約還包括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對俄羅斯發動了比軍事行動更嚴厲的金融、經濟、外交、文化、科技制裁、封鎖和禁運,制裁項目高達15000多項,俄羅斯被圍了個水泄不通,一個蚊子都難以進出,如果不是中國給俄羅斯留了一條生路,整個俄羅斯被西方世界封鎖得連喘氣都困難。普京被海牙國際刑事法庭在全球通緝,整個俄羅斯銀行系統被美國剔除SWIFT,俄羅斯存在歐洲銀行里的3000多億美元資產被凍結,北溪管道被炸毀,俄羅斯賴以生存的能源出口通道被堵死,即使少量能夠出口的能源也被美西方強制限價,俄羅斯的貓和俄羅斯音樂家柴科夫斯基的音樂作品都被制裁。
那是一場空前規模的封鎖、禁運,沒有美元和歐元,俄羅斯盧布匯率一泄千里,即使有美元和歐元,也無法正常使用,所有通道都被堵死,戰爭的殘酷性在這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個時候,俄羅斯被西方綁上了柴堆,柴堆下已燃起熊熊大火,濃煙已籠罩俄羅斯全身,西方要的是像燒死異教徒一樣燒死俄羅斯,是要徹底解決俄羅斯問題,當他們看到這種希望時,是一定不會心慈手軟的,他們圍在火堆旁狂歡、跳舞,發出異常尖利的怪笑。
那一刻,我們看到普京獨自一人,在高大的克里姆林宮紅墻下,順著墻角踽踽而行。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經歷過休克療法的陣痛,經歷過兩次煉獄式的車臣戰爭,經歷過與格魯吉亞之間的戰爭,經歷過恐怖分子制造的多起恐怖襲擊事件,經歷過在澳大利亞G20峰會上遭到整個西方世界圍攻、冷眼、羞辱,普京不得不提前離開會場的情景。所有這些普京都挺過來了,他曾對俄羅斯人說,“給我二十年時間,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現在他讓俄羅斯陷入了一場看不到勝利前景的戰爭,讓數十萬俄羅斯青年走上戰場,獻出生命,這場戰爭真的值嗎?只有當戰爭的硝煙散盡,只有從整個俄羅斯的歷史煙塵中去尋找答案,或許才能回簽這個深奧的具有哲學意味的問題。
2022年9月26日,俄羅斯與歐洲之間的北溪天然氣管道1、2號線在波羅的海海底同時發生爆炸。顯然這是一場精心策劃和蓄意制造的事件,炸毀北溪管道相當于把俄羅斯與德國經濟乃至與歐洲經濟的臍帶給剪斷了,俄羅斯向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幾乎被徹底清零,它的影響不僅表現在當下,很可能還會在未來很多年成為俄歐關系的陰影,只要這條管道不恢復,俄羅斯與歐洲之間的紐帶就處于斷裂的狀態。
2022年10月8日,克里米亞大橋發生爆炸,大橋嚴重受損。克里米亞大橋是克里米亞半島連接俄羅斯本土的唯一陸上通道,一旦被摧毀,克里米亞半島將面臨烏軍占領和打擊的危險,甚至會影響到俄羅斯對整個黑海、亞速海的控制權。2022年5月5日,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被烏克蘭使用無人艇擊沉,此后黑海艦隊三分之一的艦艇遭到烏克蘭無人艇攻擊或受損或沉沒,整個艦隊幾乎失去戰爭能力。戰爭似乎已經發展到不受俄羅斯控制的狀態,俄羅斯還能堅持下去、還能承受更大的消耗和打擊嗎?
2024年3月22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一家音樂廳發生恐怖襲擊,造成144人死亡、551人受傷。雖然“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宣布對襲擊事件負責,但種種跡象表明,這可能是烏克蘭和美國共同策劃的一起恐怖襲擊事件,目的是搞亂俄羅斯社會,把戰火引向俄羅斯本土。此時戰爭已經持續兩年多,仍然看不到結束的跡象,正是考驗俄羅斯民眾心理承受力、考驗俄羅斯民族凝聚力的關鍵時刻,這次恐怖襲擊事件讓我們看到了俄羅斯民眾在戰爭面前強大的耐受力和愈挫愈堅、絕不退縮的精神。
2023年6月24日,在前期與烏軍作戰中表現神勇、被稱為俄羅斯民族英雄的瓦格納集團突然背叛克里姆林宮,瓦格納集團領導人普里戈任在前線突然反戈,率軍向莫斯科進發。雖然隨后叛軍返回了營地,但戰爭期間的這一反戈行動仍然震驚了世界,更震驚了俄羅斯。我們不知道普京在得知這一消息時內心掀起的巨大波瀾,但我們知道,如果瓦格納真的進軍莫斯科,與俄軍對抗,甚至占領莫斯科,必將給正在與烏克蘭進行戰爭的俄羅斯致命一擊,普京一定會驚出一身冷汗,甚至可能會終結普京的政治生涯。或許這是普京執政以來,也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軍事行動以來最驚心動魄、也最戲劇性的一幕。
在得到北約國家先進坦克和美國F-16戰機援助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突然作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開辟庫爾斯克戰場。2024年8月6日,烏軍以閃電戰攻入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占領了1300多平方公里土地。從戰術上講,這無疑是一個成功的經典案例,但從戰略上講卻又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失敗。這一軍事行動使軍力有限的烏克蘭進一步分散了兵力和裝備,最終讓烏軍在庫爾斯克陷入了一個巨大的戰略陷阱,不僅沒有實現通過占領庫爾斯克與俄羅斯交換烏東四州土地的目的,而且還在烏東四州失去了更多領土。我們看到,普京在得知烏軍攻入庫爾斯克后,并沒有驚惶失措,沒有從烏東四州戰場調兵,而是穩定陣腳,徐徐反攻,不僅最終收復庫爾斯克,而且還通過庫爾斯克戰役消滅了大量烏軍精銳力量。
三年多來,盡管經歷了無數兇險,但普京還是挺過來了,或者說是熬過來了。這場戰爭看起來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實際上是俄羅斯以一國之力與以美國為首的整個北約之間的代理人戰爭。北約采取不斷添油的戰術,從策劃戰爭到組建坦克聯盟、導彈聯盟、F16戰機聯盟,不斷升級戰爭,俄羅斯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形勢,承受越來越巨大的壓力,有幾次俄羅斯幾乎被逼到使用核武器的邊緣。但最終俄羅斯從最初的拉胯、從依靠監獄犯人和雇傭軍作戰轉變到中后期依靠俄羅斯正規軍作戰,通過實戰使俄軍脫胎換骨、取得戰場上的主動權,并最終取得戰場上的勝利。
這場戰爭到底給俄羅斯帶來了什么或許還值得深入探討,但有一點我想是肯定的,那就是這場戰爭讓俄羅斯這個民族重新凝聚了起來。整個戰爭期間,俄羅斯人民對普京的支持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甚至達到90%,雖然戰爭期間俄羅斯經受了巨大的困難,經受了恐怖襲擊和戰場上的失利,但俄羅斯人民始終保持著對普京的充分信任,保持著全民族同仇敵愾的堅定意志力,這一點或許是這場戰爭給俄羅斯帶來的最大收獲。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內部始終有一股分裂力量,始終有一種投入西方懷抱的力量拽著俄羅斯走向西方,現在經過這場戰爭,俄羅斯民族開始意識到,他們與歐洲、與美國永遠不是一家人,俄羅斯依然是無依無靠的流浪者,是歐亞大陸上的孤兒,他們需要自立自強,獨自遠行。
隨著烏軍從蘇賈撤離,庫爾斯克戰役即將以俄羅斯勝利結束。與烏克蘭之間的這場戰爭,或者與整個西方之間的這場戰爭也即將結束,對這場戰爭的追問和反思必會很快浮出水面。這場戰爭為什么會爆發?這場戰爭最大的受益者是誰?俄羅斯與美國戰后的關系能恢復到什么地步?俄羅斯還能與歐洲恢復正常關系、還能回歸歐洲嗎?中俄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會如何發展?
現在談幾點我的想法。
第一,雖然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俄烏戰爭結束的曙光,但戰爭結束仍充滿諸多不確定性,美國、歐洲、烏克蘭、俄羅斯四方對這場戰爭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有人總結說,這場戰爭的結果是土地屬于俄羅斯、資源屬于美國,債務屬于歐洲,榮耀屬于烏克蘭。雖然這是一種調侃,但基本上反映了現實。可以說烏克蘭輸得最慘,歐洲一無所獲,美國貪婪無恥,俄羅斯贏得了土地,維護了榮譽。下一步各方將圍繞如何停火、如何分贓、美西方如何解除對俄制裁、俄羅斯存在歐洲銀行里的3000億美元如何處理進行談判,談判依然會是艱難的,較量依然會是激烈的,最終誰會坐到談判桌上?我想真正擁有話語權的只有俄羅斯和美國。我們只要相信一點就行了,即只有坐上談判桌的才有分贓的權力,而且所有戰爭在最后分贓的時候都是骯臟和無恥的。
第二,現在美國和歐洲對俄烏戰爭的定性正在發生微妙變化,他們都不再刻意強調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是入侵和占領,而是將其改成俄烏沖突,他們終于從義正辭嚴的道德高點退回到認為這是一種沖突的中性表述,馬克龍也已經從此前激憤地表示準備向烏克蘭派兵轉變成不僅不派兵,而且還稱北約可以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特朗普急于結束戰爭的目的是想把利益先收入囊中,至于烏克蘭和歐洲人怎么想,他并不在乎。這些都表明不僅美國、就連歐洲也不想這場戰爭繼續下去了,在一場比誰是膽小鬼的游戲中,俄羅斯和烏克蘭沒有退讓,反倒是烏克蘭背后的美國和北約國家都退讓了,膽小鬼不是俄羅斯和烏克蘭,而是美國和歐洲。因為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一旦這些安全和利益與自己無關,他們就會拍拍屁股,離開賭桌,讓烏克蘭人去悲悼死者,去面對艱難。那些他們向烏克蘭人灌輸的民主自由人權最終會變成鋪滿一眼望不到頭的墳塋上的枯草,除了早已沒有眼淚的母親,不會再有人會關心這場戰爭和死在這場戰爭中鮮活的生命。
第三,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無論特朗普怎么表演,都無法建立美俄之間從未有過的信任。俄羅斯對美國的警覺和不信任將會是長期的、刻在骨子里的,這兩個核大國之間或許會為了某種利益而進行交換,但永遠不會成為朋友,更不會成為盟友,戰爭和對抗或許能夠暫時停歇,但矛盾和沖突不會消除,相互猜疑、相互防備、相互暗算一定會是持久的,甚至會是永久的。出于遏華戰略的需要,美國可能會主動緩解與俄羅斯的關系,以解除制裁等條件拉攏俄羅斯,會給俄羅斯一些好處和甜頭。在經歷三年多的戰爭后,俄羅斯也確實希望改善與美國和歐洲的關系,但這種關系的改善一定是有限的,也是有底線的,因為美國隨時會調轉槍口,既可以對準中國,也可以重新對準俄羅斯。在中美俄三個大國之間,一定是弱的兩方合作,聯手對付更強的一方,這是三大國各自出于國家戰略和安全作出的應激反應。
第四,盡管歐洲現在對這場戰爭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但面對這場他們支持的烏克蘭沒有取勝的戰爭,歐洲必然對俄羅斯充滿更多怨恨和不信任、更多厭惡和恐懼。戰爭也許會很快結束,但要建立起俄歐之間的互信卻非常困難,雙方都需要長時間去舔拭傷口。我判斷,戰爭結束后,俄羅斯與歐洲之間會在波羅的海國家、波蘭、羅馬尼亞之間形成一道灰色的大幕。我不說這是一道黑色的大幕,而說是一道灰色的大幕,是因為俄歐之間不會爆發新冷戰,但因為相互的不信任和相互的防范心理,特別是歐洲國家對俄羅斯充滿的恐懼心理會使雙方難以化解心里的壘塊,由此而使得歐洲與俄羅斯之間始終有一道隔在他們心理上的大幕,隨著美國退出歐洲和歐洲防務自立的推進,俄歐之間的對立、對抗、沖突會逐漸加深,直至爆發新的沖突。
第五,全世界主要國家中,中國是唯一有能力決定戰爭勝負卻始終站在岸上的國家,中國通過貿易支撐起俄羅斯的經濟和金融,使俄羅斯有實力與西方進行一場持久的消耗戰。這三年多時間,美國將更多精力用在了俄烏戰爭上,整個美國和歐洲以及日本都希望一舉摧毀俄羅斯,然后回過頭、調轉槍口對付中國。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俄羅斯沒有被摧毀,中國依然挺立。911事件使暴怒的美國在中東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極大地消耗了美國的實力,更給中國贏得了埋頭發展的時間。這次俄烏戰爭同樣如此,美國和歐洲在烏克蘭與俄羅斯拼消耗,同樣使中國獲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這三年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以及俄羅斯,都沒有什么新武器裝備出現,這場戰爭除了有一定的無人機投入使用之外,幾乎打成了一場傳統意義上的戰爭,而中國在這三年中推出了多少先進武器裝備?中國武器裝備和高科技出現了大爆發,在許多領域實現了對美國的超越。因此無論是911還是俄烏戰爭都是給中國帶來國運級別的大事件。
第六,近期特朗普又下令向胡塞武裝發動大規模空襲,以色列也同時在加沙地帶對平民發動突襲,就在我們談論俄烏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美以又在中東燃起戰火,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預兆。這一次無論是美國還是以色列的目標恐怕都是指向伊朗。不像對朝鮮的金正恩,特朗普對伊朗有一種天然的仇恨和厭惡心理。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針對伊朗的行動有對付中國的意味,但如果能夠將美國繼續拖在中東,讓美國再次陷入中東這個戰爭泥潭,對中國或許又是一次國運級別的戰略機遇。因此我們希望胡塞武裝以杠桿之力撬動全球局勢,中國也需要通過伊朗向胡塞武裝提供全力支持,使美國為了軍工集團的利益,為了以色列的利益,為了他個人的情緒在中東把戰爭持續下去,而中國則可以繼續跟相關國家進行正常貿易。隨著俄烏戰爭結束,俄羅斯也必將重返中東,重返敘利亞,一場新的較量或許將會從烏克蘭轉向中東,或許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又來了。
普京未必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但他一定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一個絕不服輸、也絕不妥協的俄羅斯領導人。
這三年,俄羅斯不容易,普京不容易,我們已經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深陷身心煎熬的普京老了,他的臉上顯示出一種疲憊感,一種滄桑感,一種痛苦感。
普京雖然老了,但他仍然是俄羅斯國家和民族真正的硬漢,是俄羅斯歷史上的一個必將被載入史冊的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式的人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