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315的后勁實在是太大了,從曝光品牌食品安全問題來看,讓每個消費者都感到不寒而栗,自己曾經到底都將什么吃進了肚子里?甚至如今不少人已經談外賣色變。那么如何能選擇一家干凈衛生的外賣店呢?爆料的暗訪記者給大家提了一個建議,就是11點前別點外賣。雖然這句話看似很道理,可仔細想想,總有點“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意味呢?
先來回顧一下這段2分22秒的視頻,這是爆料黃燜雞米飯有問題的新京報暗訪記者,在后續連線中的又一次爆料。內容大概是他早上去上班,看到前一天晚上一名顧客點的外賣被退單后的商品,又被重新送到了中午來店里吃飯顧客的餐桌上,而菜品只是被再一次加熱了一下。這種隔夜,并且已經被裝進包裝盒里的餐食,甚至連冰箱都不放。3家店啊!各個如此。
隨后這名記者給大家透露了一個小技巧,通過他在后廚工作的這段時間發現,只要是中午點的外賣,一般就不會收到前一天剩下的,這樣才能吃到新鮮現做的,所以他建議大家以后11點之后再點外賣。
現在你們回想一下,以前自己11點之前有沒有點過外賣?又吃沒吃過別人剩下或者退單的食物呢?
實際上這里垛爸想強調的地方,并不是幾點鐘點外賣的問題,而是聽了記者的話,你可能規避了吃剩菜的風險,可總有“倒霉蛋”會吃到啊!又或者說日后每個人都等到11點后點外賣,只要商家不將剩菜處理掉,那么最終永遠都會被送達顧客的餐桌上。先讓別人點,先讓別人吃,你自己是躲開了了,別人的健康安全就不管不顧了?
總結來看,暗訪記者的提醒,只能從規避、躲避概率的問題上出發,卻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原因。難道日后大家每次點餐都要看時間、靠運氣嗎?
餐飲行業的某些品牌,因為個別一些人喪良心的操作,真是讓人防不勝防,因為這種做法外部監管根本檢查不到,唯一的辦法只能靠老板的良心和內部制度,不過這里要問,這些經營者的良心,究竟能靠得住嗎?
抽查、定期巡檢,監管部門的方法已經沒有太多用處了,因為這些招式早已經被黑心商家摸頭了,也根本起不到監管作用,所以想要做到真正的監管,不如多派一些人去做暗訪,多多曝光,至少總比讓其他顧客“排雷”更好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