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家是避風港,親人是最后的依靠。
然而,現實往往比想象中更殘酷 。
當疾病與衰老來臨,有些親人不僅沒有成為溫暖的港灣,反而成為了壓垮老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伴你老去的勇氣》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說:“養老不是還債,而是對生命的尊重。”
可現實中,很多老人的晚年,卻在親情的“冷漠”與“推卸”中。變得支離破碎。
對老人“最狠心”的,往往是這2類親人。
1 自私冷漠的兒女
熱播劇《六姊妹》中的何家喜就是自私冷漠的典型。
為了母親的房產,她不惜將大姐一家驅逐出門。在自己買房后,又無情地拋棄了母親,不再過問母親的生活狀況。
更令人震驚的是,為了爭奪醬菜秘方,她竟然雇人半夜恐嚇自己的母親,導致母親因驚嚇而住院治療。
即便如此,她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悔意或責任感,仿佛這一切都與她無關。
盡管她是母親最疼愛的孩子,但在每一個關鍵時刻,她總是缺席。
她的行為模式并非偶然形成,而是母親劉美心長期溺愛的結果。“慣子如殺子,溺子出逆子”,這句話在劉美心對何家喜的教育上得到了深刻的體現。
由于母親長期以來的過度保護和溺愛,何家喜逐漸養成了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性格特征。
這種性格使她在面對家庭責任和個人利益沖突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完全不顧及親情倫理和社會道德。
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更要讓他們具備愛人的能力。
在愛與規矩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的表現。
只有讓孩子學會了責任和擔當,你老年的病床旁才不會缺少他們陪伴的身影。
2 推卸責任的伴侶
朋友最近請假回家照顧生病住院的母親。她告訴我,這是她第二次因為家人生病請假回家。
雖然事假不好批,但她也沒有其他辦法。她的母親年齡大了還有一些基礎病,因此,不得不時不時地住院。
父親目前身體還好,但對母親的情況,總是不管不顧。
因此,每當母親病重時,在外工作的她總得請假回家照顧母親,費時費力且對自己的工作有不好的影響,但又無可奈何。
其實,小縣城的住院流程及手續并不麻煩,以父親的能力是可以搞定的。但在父親看來,照顧老伴似乎并不是他的責任。
一人的失責,給家里其他人造成了很重的生活負擔及心理負擔。
朋友一邊要照顧母親,一邊還得兼顧工作,真是分身乏術。
我問朋友她父母的關系為何如此,朋友回答說父母是在七八十年代經人介紹認識的,本來就毫無感情基礎。
如此,才會出現現在年邁的父親推卸照顧責任,對母親不管不顧的情形。
什么是夫妻?
有句話說:“夫妻就像一雙筷子,酸甜苦辣一起品,粗茶淡飯一起嘗,一起養娃,一起努力,一起攜手到老。貧窮時彼此陪伴,富裕時互相珍惜”。
人到老年后,往往會發現,能陪伴我們到最后的不是兒女,也不是朋友,而是自己的老伴。
珍惜今生相遇的機會,感恩彼此的陪伴,對伴侶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解。
這是在為自己的老年銀行存儲,換來的是自己老去途中伴侶平凡而珍貴的陪伴。
衰老和疾病,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在這個時候,我們連照顧自己都變得力不從心。
為了讓自己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我們就要以正確的方式來對待身邊的這兩類親人。
對待兒女,我們要學會平衡愛與責任,不溺愛偏愛,也不苛責虐待。
對待伴侶,我們要做到相互理解,彼此支持,三餐四季,溫暖陪伴。
親情不是與生俱來的“保險”,而是需要用心經營的“儲蓄”。
只有在年輕的時候多多儲蓄愛與責任,才能換來年老時的溫暖照護與陪伴。
在人生的前半段付出合適的愛和責任,我們才能在人生的后半段享受溫暖的愛和陪伴。
作者簡介:朵藍。用文字表達自己,讓思想落筆生花。愛文字更愛生活。
平臺簡介:
顧一宸,青年作家,專注于情感治愈和勵志分享,寫暖床故事,潑酸辣雞湯。
著有《如果覺得委屈就成為你想要的光》《我與你的驚喜是剛剛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沒有回報,拼過才是人生》《寫作變現:新媒體爆款高效進階》等書。
關于文章講到的觀點,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