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辦公室里,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凌晨的臥室中,手機藍光映照著無數張疲憊的面龐。當我們沉浸于996的工作節奏或碎片化娛樂時間時,人體最沉默的器官——肝臟,正在承受著超負荷的工作壓力,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3月18日,是第25個“全國愛肝日”,我院肝膽外科商昌珍主任醫師提醒,長期熬夜會對肝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是呵護肝臟的關鍵。
強大如它,也會有“繃不住”的時候…
肝臟,是人體唯一具有再生功能的實質器官,這個重約1.5公斤的“生化工廠”每天默默執行著500多項生理任務,包括分解毒素、合成凝血因子、調節血糖、代謝脂肪等。令人驚嘆的是,肝臟的工作效率極高,在正常工作量情況下,僅需調動1/4的肝細胞就能完成任務。
然而,強大如肝臟,也會有脆弱的一面。由于肝臟的痛覺神經分布極少,即使70%的肝細胞受到損傷,身體也可能沒有明顯不適,甚至肝功能化驗指標仍可能顯示正常。這種特性,使得肝病極具隱匿性、早期不易被發現,往往確診時往往已進入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因此,保護肝臟健康,不能只依賴身體的“報警信號”,而應主動關注,定期檢查,防患于未然。
長期熬夜,你的肝還好嗎?
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肝臟也不例外。肝臟細胞中的“時鐘基因”調控著解毒、代謝等重要功能。23:00-3:00是肝臟的“黃金修復期”,在此期間,深度睡眠會觸發肝臟開啟“修復模式”,幫助修復白天受損的肝細胞、清除對人體健康不利的毒素。
但是,經常熬夜會打破肝臟的正常“生物鐘”,迫使肝細胞在修復期繼續“加班”,如同讓一臺精密的機器不停機檢修而持續運轉,必然導致故障率升高。熬夜期間,產生的過量脂質過氧化物等代謝產物,會直接損傷肝細胞膜,誘發炎癥反應,造成肝細胞損傷。
商昌珍主任醫師指出,長期熬夜導致的肝臟時鐘基因功能紊亂及肝細胞損傷,可引起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美國肝病研究協會的調研數據發現,經常熬夜人士的肝功轉氨酶異常率是正常作息者的3.2倍。
雖然肝臟有著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程度內的超負荷運轉不會讓肝臟表現出“工作”異常,但每一次熬夜,都在悄悄累積肝細胞的損傷。長此以往,肝臟可能從“亞健康”的狀態逐漸發展為無法挽回的肝臟功能“罷工”。
養肝正當時,健康生活從今天開始
為了保證肝臟按照晝夜規律正常“工作”,商昌珍主任醫師建議大家建立科學的作息時間表:盡量23:00前開始準備睡眠,最晚不超過00:00進入睡眠狀態,以保證有足夠的深度睡眠時間,讓肝臟規律的開啟“修復模式”,完成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毒素的清除。
除了規律作息,合理的飲食結構對肝臟健康亦至關重要。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攝入,可以減輕肝臟的代謝負擔。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保護肝細胞。
此外,堅持定期運動也是養肝的關鍵。適量的有氧運動,不僅有助于促進新陳代謝,還能幫助消耗多余脂肪,預防脂肪肝的發生。
別再讓健康“肝”著急。
從今天開始,
關注肝臟,關愛自己。
專家簡介
商昌珍
肝膽外科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醫學博士
現任我院肝膽外科教職工黨支部書記、肝膽外科主任。
專業特長:在肝膽胰良惡性腫瘤、肝膽管結石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和綜合治療領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腹腔鏡及機器人肝膽外科手術。
社會任職: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肝臟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中國肝癌臨床研究協作組共同發起人,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腫瘤學分會肝癌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肝膽學組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委員會、腫瘤外科微創治療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腫瘤康復學會肝膽胰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肝癌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杰出青年人才,廣東省南粵優秀博士生,廣州市實力中青年醫生。
出診安排:南院區(周三上午)。
來源:肝膽外科
責編:黃睿、房詩婷
初審:劉文琴
審核:歐陽霞、任毅
審核發布:楊建林
好看的話,不妨點擊分享給好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