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國家辛辛苦苦在出臺各種提振消費的措施,另外一邊是人均存款超過11萬的數據,所以中國人到底是不是有錢不花呢?這兩年到底是誰拼命在存錢呢?
這兩年市場上有一種觀點,就是中國人有錢,大家只是對未來沒信心,所以不敢消費。按照央行數據,2025 年 1 月住戶存款大增 5.52 萬億元,加上 2024 年新增的 14.26 萬億元儲蓄,居民存款總額已達 157 萬億元左右。以 14 億人口平均下來,人均存款約 11.2 萬元,一個三口之家平均存款超過 30 萬元。
這么一看中國人是挺有錢的。可是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或者看看身邊的人,有多少個家庭可以拿出30萬存款?我身邊的朋友中,別說拿出30萬存款,能夠長期有超過10萬存款的家庭幾乎是鳳毛麟角。
之前看過一個數據,中國存款為0的人超過了6億人。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說中國有一半的人存款為0。那這樣算這157萬億就是另外一半的人存的。
可是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在存款這個事情上,依然是少部分人存了大部分的錢。以招行公布的數據為例,截至 2024 年 9 月末,金葵花及以上客戶有 506.57 萬戶,占零售客戶總數比例約2.5%,卻管理著 11.70 萬億元的總資產,超過了總資產的80%。
過去我們說二八法則,20%的人管理了80%的財富。可是如今是2%的人管理了80%的財富。這就是目前社會最可怕的地方。
換句話說高儲蓄率,并不是因為大家都在存錢,而是因為有錢人在存錢。有人說那是不是御前不消費了呢?錯了有錢人這么多錢,靠消費根本花不完,重點是他們不投資了。因為覺得行情不好,所以他們都把錢存在銀行成績利息,或者拿來買國債、黃金,資金都沒有流入股市或者實體產業。
要促進消費,從來都不是讓有錢人來消費,因為這個群體實在太少了,哪怕他們天天胡吃海喝又能消費多少呢?關鍵還是得讓底層老百姓有錢。這才是中國最龐大的人群。
大部分底層人士都是月光族,根本沒錢儲蓄。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就是要提高勞動收入,第二個要減輕他們的負擔,第三個是要讓他們的資產穩定增值。
如何提高勞動收入,這需要從法律的角度來保障,比如說提高各個城市的最低收入保障。同時提高就業率,這才讓目前求職者內卷的情況被打破。
第二個減輕大家的負擔這一點希望可以盡快落實生育補貼,如果各個城市都可以學習呼和浩特,那對于大部分家庭來說,一定是雪中送炭。另外在大病醫療的保障上,也應該進一步完善。
第三個就是穩定股市、樓市。大家想一想,打工者辛辛苦苦攢了錢買了個房,結果不到3年,100萬的房子剩下60萬,誰還有心情去消費呢?
說來說去,讓大伙都要錢起來,才是解決消費的問題。當然最本質還是要讓經濟復蘇,而要經濟復蘇,說是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拉動,其實就是出口一架馬車最關鍵。因為出口才是負責賺取利潤,而消費跟投資本質并不是創造財富,而是財富的二次分配而已。
要進一步拉動出口,靠目前的中低端制造已經不行了,必須去爭奪歐美更多的高端產業。比如說汽車、芯片、AI、生物科技、精密制造等等。所以本質上還是科技之爭。只要當科技上實現質的飛躍,才可以解決目前所有錯綜復雜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