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客公社 計蓉蓉
在凌晨四點的京港澳高速公路上,一輛紅色重卡疾馳而過。休息的間隙,司機老王點開一個紅色APP,一條從廣州到鄭州的貨源信息跳出屏幕——運費比平時高出12%。
他迅速點擊“搶單”,這一動作瞬間被計入位于南京的企業總部電子屏上。而這塊電子屏實時跳動著全國414萬卡車司機的接單數據。
3月5日,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運滿滿”)發布業績,去年營收為112.4億元,同比增長33%,凈利(非美國會計準則)也增至40.2億元。截至3月6日,其市值已回暖至1000億元人民幣。
作為一家互聯網平臺型企業,運滿滿的核心資產,就是貨運司機和貨主,在業內素有“貨運版滴滴”的稱號。在2018年,運滿滿還成功入選南京市獨角獸企業名單。
創始人張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學霸。18 歲從中學被保送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2歲考入南京郵電大學并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后他從阿里銷售員做起,后用10年時間創業,成為一家千億市值企業掌舵人,為傳統貨運行業搭建了一個互聯網平臺。
阿里系前高管南京創業
獲紅杉、高瓴、騰訊押注
學霸張暉,1978年出生于江蘇鹽城,他從小就是大家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18歲從中學被保送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2歲考入南京郵電大學并取得了碩士學位。
畢業后,張暉加入了阿里巴巴,在阿里的7年時間里,他更是一路晉升,做到了廣東大區總經理的位置。
在此期間,他結識了日后改變他人生軌跡的兩個人——時任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程維和阿里副總裁王剛。程維創辦了滴滴出行,而王剛則成為了天使投資人。
2013年,程維的一句話點醒了張暉:運管處找滴滴談,希望能做個貨運信息匹配的信息平臺,“市場很缺這個”。于是,打造一個“貨運版滴滴”的想法開始在張暉內心中萌芽。
在王剛的天使投資支持下,張暉帶領幾位阿里老同事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租了三間辦公室,埋頭研發軟件。經過兩個月的努力,運滿滿APP正式上線運營,主打物流市場的貨車匹配服務。
隨后,張暉組建了一支地推團隊,拿出阿里中供鐵軍的精神迅速打開市場。2014年4月,同時就有100個貨主在運滿滿平臺上發布貨物信息。
運滿滿上線后,迅速在華東市場嶄露頭角。與此同時,遠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成都也出現了一個強勁的對手——貨車幫。
貨車幫與運滿滿業務高度相似,雙方為了爭奪客源大打價格戰,甚至一線人員曾因奪客在重慶街頭大打出手。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雙方的投資人開始意識到合并的必要性。經過三個月的艱難談判,2017年11月,運滿滿與貨車幫宣布戰略合并,成立滿幫集團。
合并后的滿幫集團匯聚了全明星的投資陣容,包括紅杉、高瓴、騰訊、云鋒、軟銀等頂級投資機構。
張暉與貨車幫CEO羅鵬任聯席總裁,后王剛擔任董事長兼CEO,直至2019年11月張暉接任。
車找貨,貨也在找車。合并后的滿幫集團發展迅速,公司通過搭建一個互聯網平臺,讓發貨人在平臺上尋找貨車司機,一改“人找貨”的窘境,變為“貨找人”,讓司機自由接單并完成任務。這種模式很好地解決了行業痛點,提高了貨運效率。
2021年6月22日,滿幫集團在紐交所IPO上市,首日上漲13%,融資16億美元。上市后的滿幫集團市值超過2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貨運平臺之一。
400萬卡車司機
養活了一個千億貨運巨頭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貨運行業的背景下,滿幫集團憑借其創新的在線平臺模式,成功搭建起發貨方與卡車司機之間的無縫“橋梁”。
據財經天下報道,在2024年,就有414萬卡車司機在滿幫上獲得了訂單,履約訂單數量接近2億。去年,滿幫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元,高達112億元,凈利潤比上一年多了近10億元,達31億元。
然而,在滿幫集團光鮮的業績背后,貨運市場的整體環境卻暗流涌動。
2024年以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工廠減產、貨源縮減等問題接踵而至,給傳統貨運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眾多小型車隊和個體司機因貨源匱乏而面臨生存困境,滿幫集團作為行業領頭羊,其平臺角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作為平臺方,滿幫集團并不直接參與運輸,而是通過貨運匹配服務與增值服務兩大核心業務板塊,實現了收入的穩健增長。其中,貨運匹配服務以其高達94.55億元的年收入,占據了公司總營收的八成以上,成為滿幫盈利的核心支柱。
而貨運匹配服務又細分為貨運經紀、貨運清單和交易三大服務部分。其中,貨運經紀憑借47.27億元的年收入,成為貨運匹配服務中的“定海神針”。它主要通過收取貨主和司機之間的“中介費”,有效促進了雙方的精準對接,加速了“貨找人”的效率。
與此同時,貨運清單和交易服務也為滿幫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貨運清單主要向貨主收取會員費,去年創收8.80億元;交易服務則向司機收取傭金,去年收入達到38.49億元,與貨運經紀收入日益接近。
然而,滿幫集團的盈利能力在贏得市場贊譽的同時,其作為平臺經濟的巨頭之一,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數據霸權、眾包困局等爭議。
在司機的角度來看,平臺的高額利潤容易加劇司機對于平臺抽成的抱怨,認為自己是在為平臺和資本打工。
從長遠來看,滿幫需要在盈利和司機群體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為了實現平臺的可持續發展,滿幫集團亟需探索更加公平、透明的利益分配機制,確保司機群體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南京,”產業+互聯網“經濟正在崛起!
在數字經濟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平臺型企業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作為長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雖坐擁豐富的高校資源與產業基礎,但平臺經濟領域仍存在"龍頭不足、生態待興"的挑戰。
然而,以運滿滿、匯通達、孩子王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正以裂變式增長為南京探索平臺經濟新路徑。
運滿滿平臺上鏈接410萬名貨車司機,重構著中國公路物流版圖;匯通達深入全國21省2.5萬個鄉鎮,為24.6萬家農村夫妻店插上數字化翅膀;孩子王構建母嬰產業生態圈,服務超6000萬新中產家庭......
這些生長于南京的平臺經濟"獨角獸",正以獨特的"南京模式"重塑產業格局。
據統計,滿幫平臺直接創造就業崗位超2000個,間接帶動運輸、維修等關聯崗位逾百萬;匯通達則培育出超10萬鄉村創業者,帶動縣域經濟年增收超50億元。
這種"就業倍增器"效應背后,是平臺經濟特有的網絡效應與生態賦能。
與北上深甚至杭州相比,南京并沒有本土的互聯網大廠來帶動,但南京的軟件產業卻為其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73平方公里的中國(南京)軟件谷聚集了超4400多家涉軟企業,產業規模已破萬億,使南京成為全國前五的軟件之都。
據統計,2023年,南京擁有重點涉軟企業3510家,其中上市企業128家,中國軟件百強企業8家;超過90萬軟件從業人員在這里揮灑汗水。
而正是南京的軟件產業成就了其平臺經濟,為運滿滿、孩子王等平臺型企業提供相關產業鏈資源以及大量的人才資源。
當杭州以電商平臺構建消費互聯網生態、上海發力金融科技打造資本流量入口之際,南京這座“軟件名城”正以差異化路徑撕開戰略突破口——選擇將30年積累工業基礎轉化為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戰略資源。
一方面,南京依托現有的軟件產業基礎上,可以與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電力能源等優勢產業進行深度融合。例如,依托南瑞集團在電力系統領域的積累,打造能源互聯網平臺。
另一方面,南京緊抓“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機遇,成功培育1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9個特色專業型平臺和27個省級重點平臺,服務于電子信息、鋼鐵、石化等十多個行業。
未來,南京也必將依托”實體經濟+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平臺型經濟,探索出新的經濟增長極。
添加創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備注“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即可申請加入城市讀者群哦!
文章素材來源:
財經天下:《靠400萬卡車司機,江蘇鹽城大佬年賺30億》
玄武發布:《玄武這家企業平臺“鏈”接全國超20萬家鄉鎮店!》
江蘇金融圈:《孩子王“三擴”戰略深入推進,三大必贏之戰出成果》
21世紀商業評論:《鹽城老板入局貨運,低調干出1000億》
歡|迎|聯|系
文稿相關問題反饋,請聯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讀者群,請聯系:chuangke-jun
文章轉載,請后臺留言或聯系:chuangke-jun
重丨磅丨報丨告
丨 丨 丨 丨 | 丨
江丨蘇丨創丨投丨圈丨年丨度丨活丨動
丨 丨 丨 | | |
江丨蘇丨高丨校丨創丨業丨圖丨譜 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