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辦定調!2025年養老金雙增長,5000元以上少漲可行嗎?
3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方案中提到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合理調整機制,2025年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提到2025年養老金雙增長了,往年養老金調整,都沒有這么大的宣傳力度。目前,已經確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20元,這個漲幅讓很多人有點意外。城鎮退休職工養老金漲幅還沒公布,但預計不會高于去年。
今天主要是想和大家聊聊養老金公平性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養老金水平差異比較大,多的上萬,甚至幾萬,少的一兩千,當然,農民養老金就更低了,只有一兩百。所以,有很多網友呼吁控制高養老金人群的漲幅,也就是“提低限高”。
比如現在個稅起征點是5000元,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不用交個稅,這是為了照顧到中低收入人群。那養老金是不是也可以以5000元為起點,在這之上的少漲,在這之下的多漲?
我理解網友所說的“提低限高”就是比如5000元以上漲50元,5000元以下的漲100元,但說實話,“提低限高”說了很多年了,一直沒有這么去做,也是有原因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保法》規定“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交的多,交的時間長,領的就多,漲的也多。如果交的少,反而漲的多,那就沒人愿意多交了。
這帶來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只能拿很低的養老金,而且本來養老金低的人群,拿到的就更少。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現在的養老金制度體現了社會共濟。通過統籌賬戶,對養老金進行調劑,可以照顧到不同區域的養老金低的人群,讓他們有一個最基本的保障。
如果大家都交的很少,就沒錢調劑了,要么降低養老金,要么就有人領不到養老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廣東貢獻了全國一半以上的養老基金調劑。
除此之外,以5000元為起點也不合適,因為每個地方,每個人的養老金差異很大。5000元在西藏、北京、上海等地不算高的,但在吉林,海南等地,卻是非常高的水平。
不過,做不到“提低限高”沒關系,在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之外,再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這個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很多地方已經在做了,比如北京,每年以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起點,比如2024年,月基本養老金在6813元及以下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月基本養老金在6813元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15元。
還有山東,每年都會對70周歲、75周歲和80周歲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進行一次大幅度的上調。比如2024年,這三個年齡的企退人員,每人每月增加290元、190元和360元,而事退人員只增加了20元、80元和80元,養老金差距一下就縮小了很多。
今年人社部說養老金調整要更多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預計會在定額調整和傾斜調整里面,會有傾斜中低收入群體的方案。
怎么說呢?為了體現激勵原則,不同繳費人群,養老金肯定會有差距。但防止兩極分化,差距過分拉大,肯定會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
最后說一下,那些指望著養老金統一的人,就別異想天開了。看看“共同富裕”的概念,它是指達到普遍富裕,而不是“同時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更不會搞“殺富濟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