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在“誤診”病例中學習,提升臨床技能。
撰文:鳶鳶
突發胸痛是急診常見癥狀,也是讓醫生們最擔心的情況之一。胸痛背后的真實病因,很可能對患者造成生命威脅!在診斷時,要慎之又慎,對于鑒別診斷,也應落到實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比較特殊的胸痛病例。
治不好的“膿胸”
患者為78歲男性。因右側劇烈胸痛伴呼吸困難2天前往急診就診。無腹痛、嘔吐等癥狀,既往無特殊病史,無手術史,無外傷史。
胸部檢查可在胸腔右側底部聞及支氣管呼吸音。
生化檢查顯示C-反應蛋白升高,為267mg/L,白細胞升高,為16×109/L。
影像學檢查如下圖,可在右側胸腔底部看到氣液平面。
綜合以上種種,接診醫生考慮為肺底肺炎和膿胸,按照常規治療給予了抗生素靜注治療。但這樣治療4天后,病情沒有任何好轉。
為了進一步明確病因,接診醫生又做了胸腔穿刺,奇怪的是,胸穿只抽出了帶血的漿液,并沒有看到膿液。隨后醫生又放置了胸腔引流管,繼續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
就這樣治療到了入院第10天,該患者已經接連用過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甲硝唑、慶大霉素等多種抗生素,但臨床癥狀依然沒有任何好轉,炎癥指標依然很高。
更糟糕的是,患者還出現了腹痛和輕度腹脹。接診醫生認為這是麻痹性腸梗阻,于是給患者插入了鼻胃管并監測了3天,但患者的感染卻越來越嚴重了。
與此同時,之前抽的胸水化驗結果也出來了,提示胸水中未見微生物生長。于是醫生只好拔掉了胸腔引流管。
想不到的病因
病情發展到這里,似乎進入了一個死胡同。抗生素沒有起效,病人的病情也在一天天惡化。這時,醫生決定再復查一個CT看看。
沒想到,這一次的CT掃描,就發現了病因!
于是趕緊把患者推進手術室,做了手術。 患者在重癥監護室治療了2個月后出院,在當地社區繼續接受護理以及后續康復治療。
CT掃描圖像已經給出,應該給這個患者下什么診斷你看出來了嗎?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或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置頂文章即可查看詳細分析~
責任編輯: 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