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供應深陷過剩泥潭,60美元防線能否守住?
【oil pricre網 3月16日報道】
【簡報內容速覽】
1
國際能源署(IEA)指出,原油供應每日超出需求60萬桶。
2
據維多集團(Vitol)首席執行官拉塞爾?哈迪(Russell Hardy)稱,當前的供需發展態勢可能會使油價持續走低,降至每桶60 美元至80美元之間。
3
盡管前景看跌,但需求卻多次出人意料地向好,與預期相悖,最近且最顯著的例子發生在去年。
國際能源署給看好石油市場的多頭們潑了一盆冷水,其報告稱原油供應量每日超出需求量60萬桶,并大幅下調了本年度的需求預期。而且,并非只有國際能源署持此觀點。全球最大的幾家石油交易商也紛紛敲響警鐘,隨著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內外的產量過度增加,他們也轉而看跌市場。
貢渥集團(Gunvor)董事長托比約恩?托爾恩奎斯特(Torbj?rn T?rnqvist)在劍橋能源周(CERAWeek)期間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很明顯,目前行業存在過度鉆探的情況。無論是 OPEC 內部還是外部,我們的鉆探量都超過了需求增長所應有的水平。”
的確,產量正在上升。美國能源信息署在其最新發布的《短期能源展望》中指出,預計美國今年的日產量將增加40萬桶,達到每日1360萬桶,這將鞏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的地位,同時也是油價疲軟的一個主要原因。
然而,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的產量也在增加,或者更確切地說,該組織的一些成員國產量大幅超出了配額。根據該卡特爾組織的最新數據,哈薩克斯坦是主要的超產國,2月份的日均產量為176.7萬桶,而其配額僅為每日 146.8萬桶。尼日利亞也存在超產情況,不過幅度相對較小,日均產量超出上限約7萬桶。
相關消息: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正在就退出阿根廷的瓦卡穆埃爾塔頁巖氣項目進行談判。
與此同時,在需求端,許多人似乎對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政策舉措(即關稅政策)感到擔憂。這些擔憂主要集中在關稅會使各種商品價格上漲,從而抑制對原油的需求。一些關稅,特別是特朗普政府本周早些時候宣布的鋼鐵和鋁關稅,也可能會對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成本產生負面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可能較為溫和。
美國的煉油行業情況則有所不同,今年計劃關閉高達每日40萬桶的煉油產能。洛杉磯和休斯敦的兩家煉油廠計劃于2025年關閉,這將使市場上有更多的原油可供供應。
據維多集團首席執行官拉塞爾?哈迪稱,當前的供需發展態勢可能會使油價持續走低,穩定在每桶60美元至80美元之間。哈迪還表示,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的價格在某個時候可能會跌破每桶60美元,不過持續時間可能不會太長。平心而論,過度鉆探導致油價下跌已不是第一次了,這是對過度生產活動的一種自然調整,目前的情況也沒有理由成為該規律的例外。
與此同時,一位知名的石油分析師表示,世界已經進入了石油貿易峰值時代。曾任職于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現就職于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的杰夫?柯里(Jeff Currie)指出,國際石油貿易在2017年達到峰值,此后由于本地生產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趨勢。
“2017年,跨境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消費中所占的份額達到峰值,此后下降了5%。” 柯里在本周被彭博社引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在這份報告中,這位分析師指出,盡管石油是一種可靠的能源來源,但其跨境貿易越來越容易受到諸如特朗普推動關稅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據柯里稱,這種脆弱性將促使人們增加對風能和太陽能的依賴。
摩根大通(JP Morgan)的最新能源報告反駁了這一觀點,報告作者邁克爾?森巴萊斯特(Michael Cembalest)指出:“在過去十年中,全球在風能、太陽能、電動汽車、儲能、電熱和電網方面投入了9萬億美元之后,可再生能源轉型仍然是線性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費中所占的份額每年僅緩慢增長0.3%至 0.6%。”
這表明,盡管石油市場的平衡看起來傾向于供應過剩,但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需求多次出人意料地向好,與預期相悖,最近最顯著的例子發生在去年,當時美國能源信息署曾預計春末燃料需求會下降,但實際數據顯示需求飆升至歷史新高。
另一個最近的例子也提醒人們要對所有的預測和估計持保留態度,這個例子就來自國際能源署署長本人。他在劍橋能源周上呼吁增加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投資,稱 “絕對有必要對石油和天然氣上游進行投資”,而就在四年前,他曾在國際能源署的《凈零排放路線圖》中表示,由于能源轉型將會成功,世界不再需要對新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進行投資。
如此看來,就目前而言,由于供應似乎持續超過需求,而生產商尚未感受到足夠的壓力來抑制生產活動,油價似乎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處于低迷狀態。然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可能并不準確的預測和估計。反過來,這將導致價格調整,調整的幅度將取決于這些預測和估計的準確程度。
翻譯:劉芷萁(微信部)
審校:郭家晶(微信部)
編輯:劉芷萁(微信部)
注:圖片來源網絡
315 消費者權益日
微信號丨能源輿情
新浪微博丨中國國際能源輿情研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