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面更新一個圖,滬深300成交額占兩市的比例:
上周四的時候是18%左右,到了歷史極低值區間,類似于23年11月和24年12月,都是市場流動性可以,但是小盤股虹吸流動性。
市場的邏輯是這樣的:炒消費股,也不需要實體消費真的好起來,去年9月份經濟也沒好起來,但是股市也能漲,漲預期也行。23年初疫情復蘇,也是預期走了一大波,事實最后是什么樣,再糾正就行。
漲預期關鍵的是三點:流動性好(全市場2萬億成交額)、市場對價格形成了一致預期(標的波動率很低),以及有邊際變化(政策),這個規律對其他資產也適用。
認可這個邏輯的小伙伴,可以考慮消費ETF(510150)這種,跟蹤的是上證消費80指數,權重股是茅臺、恒瑞、伊利、藥明康德、海爾智家、福耀玻璃、塞力斯等,不僅有必選消費、可選消費,還有其他消費指數中少有的醫藥行業,堪稱真正意義上的“大消費ETF”。
從今天公布的前兩個月的經濟數據來看,當前市場對經濟并沒有特別悲觀,所以如果是定投的小伙伴,不著急慢慢投,如果是做波段,接著跟蹤全市場的流動性和突發事件,最大的變數還是關稅。
而且現在的經濟數據挺神奇,可上可下:
社零消費高于24年全年,但弱于過去幾年同期增幅;固定資產投資也是一樣;
外需走弱,但順差支撐也強,東大自己能造的東西越來越多;
地產行業看絕對值依舊是接近-10%,比23年和24年略好一些了;
整個經濟數據看空的人能找到很多點,看多的人也能有看多的理由——在市場泡久了的人,都知道這平衡術有多牛。
另外最近日內走勢,股債之間的相互影響是最大的變量之一。今年股票牛債券熊,其中最明顯的是30年期國債,跟港股的走勢高度同步:
因為30年期國債的交易盤最多,本身是期貨,品種又自帶杠桿,是看空宏觀經濟的最暴力的工具。
而股市這一波,今年開年以來港股就比A股強很多,恒生科技是龍頭,所以30年國債里的活躍資金,就錨定港股了。
除了常見的互聯網,港股比A股好的資產還有一塊:高股息。因為港股整體估值低,提供了更高的安全邊際。
另外港股的高股息指數編制有一點比A股好,A股的就看股息率、成交額和市值,港股的還對漲跌幅有要求:過去 12 個月股價下跌超過 50%,以及過去 12 個月股價表現在備選池中排名最差的10%,都會被剔除。
因為高股息里有一些是夕陽行業,夕陽可以,但不能癌化,往往癌化的時候股息率還沒反映出來,但股價是能提前反映的,所以港股的這個規則挺合理。
對港股感興趣,想上車安全資產的小伙伴,可以考慮港股紅利低波ETF(520550),這種就不建議做波段了,老老實實定投比較好,費率是0.15%+0.05%全市場最低檔,每月評估分紅。
上市以來的走勢是這樣的,完美的45%上揚的曲線。
如果再把當前的股債商結合起來看,會發現當前是宏觀混沌期,國內定價的資產都是結構性行情很猛,總量行情毫無趨勢。
反倒是海外定價的黃金、有色等,趨勢性比較強,可能今年美元區的故事,會更精彩一些。
風險提示:文中觀點僅供參考。購買前請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
對我們的知識星球感興趣的,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加入,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留言區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