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浦東發布”微信公眾號推送《法治護航企業騰飛!浦東全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亮麗名片”》一文,浦東時報在頭版頭條位置也刊發了《浦東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題報道,對浦東法院自貿區法庭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解決工作室、浦東法院破產審判庭破產重整工作等進行了報道,高度肯定浦東法院助力營商環境建設相關工作的力度及成效。
↑↑↑浦東時報相關報道截圖↑↑↑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服務保障國家戰略、回應市場主體高效解決商業爭議的需求,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近年來,浦東新區在優化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解決機制、深化破產重整助力企業尋找“新生”等方面進行了探索。通過多年司法實踐,成效正在顯現。
助力企業尋找“新生”
破產審判是幫助企業“絕境逢生”的重要方式,是保護企業主、債權人等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2022年1月,浦東法院掛牌成立破產審判庭,正式開啟了對破產審判工作的創新探索,并充分發揮破產審判在促進企業優勝劣汰和市場資源高效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一起某科技公司破產重整案中,因該公司未按期履行民事調解書中的還款義務且無財產可供執行,被法院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后債權人申請該公司破產清算。浦東法院指導管理人挖掘并審慎評估該公司發明專利等技術性資產的市場價值,適時將破產清算轉為重整,并在重整過程中適用《上海市浦東新區完善市場化法治化企業破產制度若干規定》的重整保護制度,審慎認定2名惡意不申報債權的債權人失權,為高新技術企業破局重生提供司法支持。
浦東作為引領區,企業集聚效應顯著,對企業的救治和清退有更高的法治需求。破產審判庭成立以來,制定出臺4部適用企業破產浦東法規創新制度的實施細則,對重整保護、提名管理人、管理人個案履職評價、預重整4項創新制度作規則細化。
法院還與區政府建立常態化府院協調機制,定期通報破產辦理動態,協調破產難題,防范重大風險。與市、區人社局建立欠薪保障金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惠及30家破產企業、232名職工。召開企業發展與重整保護溝通交流會,與11個政府部門會商破產重整事務辦理及破產預警機制,形成初步協同方案。
據悉,深化創新制度司法實踐至今,簡易破產程序、提名管理人等創新機制適用量不斷上升。破產信息在線查詢、全流程網上辦案、網絡債權人會議等有效提升破產辦理便利度。困境企業救治成效初顯,4家企業完成重整,盤活資產8.4億余元,在54件破產案件中積極引導各方自行和解或實現破產和解。優化企業破產制度相關工作先后入選上海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100個典型案例、首批引領區改革創新案例等。
探索涉外解紛新模式
在涉外商事領域,《紐約公約》的巨大成功使仲裁裁決的國際流通性遠高于國內判決。作為全國首個服務保障自貿區建設、集中審理涉外商事糾紛的專業法庭,涉外商事糾紛的特點促使浦東法院自貿區法庭探索建立一站式解決機制,實現從“訴調對接”向“訴仲調銜接”發展。
2019年,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解決工作室成立?!澳苷{則調、適仲則仲、當訴則訴”構建涉外糾紛化解新格局。同年8月,自貿區法庭一站式工作室與臨港新片區一站式爭議解決中心成功對接。
目前,工作室與2家仲裁機構和5家調解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入駐工作室或建立工作機制。工作室向當事人公布爭議解決機構、解決人員名冊和優勢解決領域等,引導當事人合理評估和選擇。同時聘任7名在國際商事法律領域具有精深造詣的專家成立涉外商事專家委員會,為相關專業性問題提供咨詢意見。
工作室還積極引入涉外翻譯、涉外公證、外國法查明等6家專業化服務機構,形成合作機制和統一服務平臺。在方便當事人自主選擇、縮短服務時間的同時,對專業機構在服務啟動、程序推進、費用負擔、結果記錄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同時,積極探索跨境遠程服務。
一站式工作室成立以來,已委托調解成功案件1293件,實現訴仲對接案件47件。該機制被國家發改委列為浦東新區新一輪在全國推廣的25項創新舉措之一,入選上海自貿區100項創新發展典型案例。
2024年8月19日,浦東新區法院、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浦東新區司法局協同設立涉外商事一站式爭議解決中心,浦東法院自貿區法庭的實踐經驗成功向全區推廣,涉外糾紛化解進入新階段。中心運作以來,已通過調解組織成功化解涉外涉港澳臺、涉外商投資企業商事糾紛91件,化解糾紛標的額超過1.1億元。
聚力打造
國際法律服務新高地
前不久,2025年浦東新區高質量發展和營商環境綜合示范區建設十大行動發布。其中,第十條就強化法治保障進行了部署。
記者從浦東新區司法局了解到,聚焦上海國際法律服務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空間載體建設加快,浦東國際法律服務園建設初具規模,首批政府部門(區司法局)、司法機關(浦東法院自貿區法庭、上海海事法院自貿區法庭)、法律服務機構(浦東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有望年內入駐,并積極接洽引進知名律所、商事調解組織、高校法治智庫、法律科技企業、法律服務業衍生機構等。
去年9月,英國某知名行業協會與浦東某航運公司航運保險費用爭議臨時仲裁一案,在浦東開庭。此案是全國首例外方當事人申請在華臨時仲裁的案件。雙方當事人由機構仲裁改為臨時仲裁,仲裁地由倫敦改至上海,標志著臨時仲裁制度在上海實質落地,實現“從0到1”的突破。
為進一步推動商事海事臨時仲裁在浦東的發展,把浦東打造成面向全球的亞太國際仲裁中心核心區和商事海事仲裁的優選地,在市司法局的支持和指導下,區司法局將會同區商務委、上海海事大學等部門單位,推動成立浦東新區國際海事仲裁創新中心,加強海事仲裁制度規則創新研究,建立仲裁員相關行業性組織,推動制定浦東國際海事臨時仲裁程序規則、服務標準和操作指引等。
此外,區司法局積極推進中外律所聯營辦公室設立,目前已經有8家,為海內外客戶提供一站式跨境法律服務。律師事務所國際化布局穩步推進,7家律師事務所在境外1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22個分支機構。
線索提供丨自貿區法庭、破產庭
稿件來源丨浦東時報、浦東發布
本文作者丨張敏
責任編輯丨陳衛鋒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