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兵法先生
來源 | 營銷兵法(ID:lanhaiyingxiao)
最近,海底撈的火鍋里,意外沸騰出一場“年度公關大戲”——
上月 24日,兩名17歲的少年,在包間里對著火鍋放飛自我。 視頻一出、全網炸鍋,病毒式的傳播速度,炸出不少網友辣評。
面對這場史詩級的社死,海底撈的公關團隊直接上演了一波“迷惑行為大賞”。
他們一邊呼吁“給未成年成長機會”,一邊威脅追究“惡意傳播者”責任,簡單來說,就是 “護著”在鍋里撒尿的小伙,卻要“告”幫自己維權的吃瓜群眾, 一波操作直接把網友、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都惹火了。
直到輿論快把海底撈涮成“麻辣燙”,海底撈終于做了第二次回應。涉事門店從 2月24日到3月8日,一共4109單,全部免單。 并且給出訂單 10倍的現(xiàn)金賠償,同時還承諾要對此次的未成年肇事者 提起訴訟 。千萬級別的賠償+強硬的追責態(tài)度,終于挽回了一些消費者的心。
01
從“教科書案例”到“反面教材”,
海底撈第一次回應錯在哪里?
遙想當年,海底撈一直都是危機公關的“優(yōu)等生”。 在 2017年爆出后廚老鼠亂竄的丑聞后,他們4小時發(fā)聲明、3小時出整改方案。 憑借一句“這鍋我背、這錯我改、員工我養(yǎng)”直接在公關界封神。
都知道消費者喜歡有溫度、有人性關懷的品牌,有共情力的品牌很容易在輿論中上大分。 但是這份 “共情力”不能泛濫,若是用在了錯誤的人身上,很容易本末倒置。 就像 8年過去,同一家公司,面對性質更惡劣的“小便門”事件, 硬生生讓網友的 “同情分”變成“負分”,問題就出在“共情錯位”。
比如去年,Manner咖啡的店員用咖啡粉潑顧客的事件,若是從傳統(tǒng)的公關常識來看,品牌應該共情顧客,這種事情就不該發(fā)生。所以品牌很快就放出了公關三件套:那就是道歉,開除,表態(tài)!但是剛開除一個員工之后,輿論的風向就開始變了。尤其是在“manner咖啡師吐槽被平臺壓榨”“manner有員工稱8小日要做500杯咖啡”等話題在互聯(lián)網上走紅以后,公眾不再“共情”被潑咖啡的消費者,反而更“共情”情緒失控的咖啡師。
公關的底層邏輯是對社會脈動的判斷,但是海底撈一開始是判斷錯誤的。
在傳統(tǒng)的公關“常識”中,顧客、未成年,可能都是需要保護的一方, 但是在這個事件中,做錯事、拍視頻和發(fā)視頻的都是這兩個 17歲小伙,而且受到損失的不僅僅是海底撈,還有許多到這個門店就餐的顧客,選擇共情這兩人,多少有點“慨他人之康”的味道。所以一開始被網友抵制,確實不冤。
02
海底撈的第二次回應,
為何能實現(xiàn)口碑逆襲?
就在很多網友都想給海底撈點播一首《涼涼》的時候, 海底撈卻觸底反彈,直接在網上放出了新的公告,用八位數(shù)的公關經費打了翻身仗。 在意識到自己 “共情錯位”以后,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改變共情對象, 但是輿論已經發(fā)酵了這么久,基礎操作已經不再實用,想要逆轉口碑,就得讓網友 “爽”。
我們不妨來盤一盤,海底撈第二次回應為不同人群提供的三大爽點——
首先是給核心的受害群體“發(fā)錢”。
這個事件中,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去過同一家海底撈就餐的消費者,雖然用過的鍋具肯定會清洗消毒,但是總會給人留下一點就餐的陰影。所以海底撈大手一揮,直接給2月24日到3月8日的4109單顧客賠償10倍的訂單付款。之前巴奴和胖東來也曾給出過天價賠償,但是海底撈這次確實下了血本,不得不說,天降橫財確實能抵消一點負面陰影。
其次是給正義群眾一顆“定心丸”。
海底撈第二次回應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沒有在態(tài)度“和稀泥”。雖然品牌一直在工作中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但是面對問題依然會“重拳出擊”。品牌不但自己愿意“承擔一切法律后果,配合到底”,同時也“對這次的未成年肇事者提起訴訟”,一定要讓這兩個“熊孩子”受到應有的懲罰。
最后是上演了一部梭哈翻身的“商業(yè)爽文”。
從主角被反派挑釁(受辱),到失敗的危機公關(隱忍),再到用千萬現(xiàn)金華麗轉身(開掛),最后實現(xiàn)了輿情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回歸)。表面是賠償了消費者,其實是在給全網觀眾發(fā)了電影票,看似是往危機里撒錢,其實也是在往消費者的心智中種搖錢樹。
不得不說,集齊發(fā)錢、審判、逆襲這三大爽點的公關策略,總算是挽回了之前共情錯位的失誤,還是那個危機公關的“優(yōu)等生”。
海底撈的兩次回應,其實很像一場危機公關的“對照者實驗”。但是第一次的翻車也暴露了很多品牌在做危機公關時的致命短板,那就是把網絡上的輿論當作“敵人”,而非自己的“盟友”。如今的公關戰(zhàn)場,已經不是以前那個“發(fā)聲明+刪帖”就能擺平的年代,輿論的速度永遠比傳播要快,網友玩梗的速度永遠比品牌回應要快,很多思路都需要進階。
一是速度決定生死。胖東來曾用“24小時出報告+全額賠”的閃電戰(zhàn),把危機變成口碑。如果海底撈能在一開始放出最終策略,帶來的收益會遠比現(xiàn)在的要多。二是共情需要精準。品牌的態(tài)度要給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濫情”只會讓自己失去路人緣。三是行動大于道歉。網友想要看到的態(tài)度,不僅僅是語言措辭多有誠意,而是品牌到底能拿出什么樣的東西去彌補。
在這場“小便門”里,17歲小伙追求的是“流量狂歡”,網友想要的是“惡有惡報”,而品牌想要的是“消費信心”。高明的危機公關,從來都不是給沸騰的輿情潑冷水,也不是給破爛的褲子打補丁,而是讓幾種不同的欲望實現(xiàn)巧妙的平衡,讓消費者有一種“下次還愿意來”的信任。
作者簡介:【兵法先生】營銷兵法創(chuàng)始人、知名營銷分析師,原創(chuàng)多篇文章閱讀超10W+。個人工作微信號:bingfaxiansheng。
更多品牌案例內容
「品牌洞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萬人都在看的營銷新媒體」
公眾號:lanhaiyingxiao
微博:http://weibo.com/bingfag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