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奉化水蜜桃豐收的季節。我站在溪口鎮新建村的桃園里,空氣中彌漫著甜膩的果香,紅白相間的桃子壓彎了枝頭。果農王師傅正用特制的海綿套逐個包裹桃子,他告訴我:"今年用上了數字化種植系統,畝產增加了20%,每顆桃子都能在電商平臺查到生長檔案。"這種"桃園身份證"模式讓奉化水蜜桃的收購價每斤提高了3元。
在蕭王廟街道,首屆"桃醉山海"文化節剛剛落幕。游客不僅能體驗現摘現吃的樂趣,還能參與桃木雕刻、桃花染布等非遺工坊。文旅部門推出的"桃園劇本游"尤其受歡迎,參與者根據線索解密桃文化,最后還能兌換限定款桃花釀。數據顯示,6月以來全區鄉村旅游收入突破2.8億元,同比增長45%。
更令人驚喜的是,廢棄桃枝正變廢為寶。在尚田鎮的生物質燃料加工廠,工人們將修剪下來的桃枝粉碎壓縮,制成環保燃料棒。這項技術不僅解決了果園垃圾處理難題,每年還能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透露,正在籌建"桃產業創新園",計劃引入凍干桃片、桃膠面膜等深加工項目。
夜幕降臨,剡溪兩岸的桃林亮起星星點燈的燈光。今年新打造的"夜桃集市"聚集了50多個攤位,本地桃農與返鄉青年共同經營著這個充滿果香的夜市。00后主播小林正在直播帶貨,她身后是熱鬧的桃木手作體驗區。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在這片桃花盛開的地方徐徐展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