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口腔科醫生,每天都會遇到因孩子齲齒(蛀牙)問題而焦慮的家長。許多父母認為:“乳牙遲早要換,蛀了不用管”“孩子太小,治療不配合”“補牙會影響恒牙發育”……這些誤區導致許多孩子錯失最佳治療時機,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口腔問題。今天,我們就從科學角度解析乳牙齲齒的真相,幫助家長避開常見‘坑’。”
誤區一:乳牙齲壞不用治?大錯特錯!
乳牙從6個月萌出到12歲左右替換完畢,承擔著兒童期咀嚼、發音、頜骨發育和恒牙“引路”的重要作用。
危害1:恒牙遭殃——乳牙是恒牙的“引路者”。乳牙齲壞若發展為根尖周炎,可能“連累”下方恒牙胚,導致恒牙釉質發育不全、萌出位置異常甚至無法萌出。
危害2:臉型悄悄變“歪”——單側咀嚼惹的禍。蛀牙疼痛會導致孩子拒絕咀嚼硬食,長期單側咀嚼可能影響頜骨發育,引發面部發育不對稱。
危害3:全身遭罪——蛀牙也能引發心臟病?嚴重的乳牙感染可能引起發熱、淋巴結腫大,甚至誘發心肌炎、腎炎等全身性疾病,絕非危言聳聽。
誤區二:孩子太小,治療會哭鬧?
現代兒童牙科已發展出成熟的無痛微創技術:
舒適化治療:表面麻醉凝膠、笑氣鎮靜、全麻下治療等,可大幅降低孩子的不適感。
針對性溝通:兒科牙醫擅長通過游戲化溝通(如稱牙鉆為“小蜜蜂”),幫助孩子配合治療。
真實案例:“4歲的樂樂因蛀牙哭鬧不止,家長誤以為無法配合治療。經兒童牙醫使用‘魔法凝膠’(表面麻醉)和‘小蜜蜂牙鉆’(游戲化溝通),樂樂全程輕松完成補牙。”
早干預更輕松:淺齲僅需簡單補牙,十幾分鐘就能完成,若拖延至牙髓炎,則需根管治療甚至拔牙,治療難度和費用倍增,孩子還需多次就診。
小兒齲齒的治療方案
根據齲壞程度,醫生會制定個性化方案:
1. 淺齲(僅牙釉質層)
使用滲透樹脂或生物活性材料直接充填,無需磨牙。
2. 中齲(達牙本質層)
微創去腐+仿生材料補牙,保護牙髓活力。
3. 深齲或牙髓炎
乳牙根管治療+預成冠修復,保留患牙至正常替換期。
4. 無法保留的乳牙
拔牙后佩戴間隙保持器,防止鄰牙傾斜導致恒牙錯頜。
預防勝于治療,“防蛀四部曲”:
1. 有效刷牙
第一顆乳牙萌出后注意清潔,2歲后使用含氟牙膏(米粒大小)。
2. 科學飲食
控制高糖零食頻率(如黏性糖果、碳酸飲料),避免夜間奶睡。
3. 定期涂氟與窩溝封閉
3歲起每3-6個月涂氟,6歲后為第一恒磨牙做窩溝封閉。
4. 每3個月口腔檢查
早期齲齒僅表現為白堊色斑塊,及時干預可逆轉。
孩子的乳牙健康,是恒牙列整齊、面容對稱的基石。如果您發現孩子牙齒上有黑點、白斑,或常說‘吃飯塞牙’,請立即聯系專業牙醫!早一步干預,少一份痛苦,多一份燦爛笑容。
來源:安駕莊鎮衛生院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編輯審核: 肥城市衛生健康宣教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