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處我國中南部,1965年為了響應“省自為戰”的指示精神,成立江西省國防工業辦公室,負責江西省小三線建設,1966年5月7日,江西省國防工辦向五機部提出建設高射炮武器基地的方案,很快得到五機部的批準,國營長青機械廠就誕生在此期間。
國營長青機械廠位于江西省宜春宜豐縣雙豐公社東壩大隊(今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黃崗鎮東壩村),主要負責生產高射炮電傳系統和瞄準具等配套設備。
1966年5月10日破土動工,軍工代號206。廠區建在九嶺山腳下的山溝中,主溝兩側有很多支溝,長青機械廠各個車間建在九條比較大的山溝中,以一號溝、二號溝......九號溝命名。
第四車間(機加車間)以及一個生產瞄準具的設備車間設在三號溝,由于是長青廠最核心的兩個車間,因此建在山洞里。一共由五個小山洞組成,各洞之間由通道相連,洞口大門是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非常堅固,戰時可以抵御航空炸彈甚至小當量核攻擊,山洞車間內安裝有通風和排水設備。
長青機械廠的建設得到來自全國兄弟單位的大力幫助,重慶望江機械廠、包頭第一、第二機械廠、齊齊哈爾和平機器廠等廠派出大量職工前來支援。在當時施工設備簡陋、施工環境非常惡劣的情況下,為了和敵人搶時間,建設者們不畏艱苦,爭先干最累、最危險的作業,爭先當勞動標兵,在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1968年底,基本完成了建設任務。
1969年4月,長青機械廠生產的電傳系統、三七高射炮瞄準具試制成功,并通過五機部驗收,隨即進入批量生產。
長青機械廠廠區被大山所環繞,山體地質結構復雜,經常發生地質災害,1973年就發生一次特大山洪,部分廠房、宿舍被沖毀,廠里通向外界的公路、電力、通信中斷,職工們第一時間展開自救,宜豐縣也迅速組織百人救援隊前往長青機械廠進行抗洪搶險,不到一個月時間,完成搶險工作,生產恢復。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長青機械廠的廠區建設也非常完善,分布在九條山溝中的各個廠區之間由水泥路相連接,生活區建有單身宿舍樓、職工食堂、子弟學校、電影院、燈光球場、禮堂、職工醫院、商店、理發店等配套設施。
廠區附近的山溝中有很多泉眼,這些泉水匯聚成小溪,小溪清澈見底,孩子們喜歡在這條小溪中戲水摸魚,這里是孩子們的樂園,多少長青子弟在這里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記憶。
1980年我國結束三線建設,軍工企業開始軍轉民,投身于經濟建設,經過對市場的探索,結合自身優勢,決定研發生產民用電梯,“長青”、“利來”牌扶梯、升降電梯,成為江西省電梯行業零部件自我配套能力最強的企業。
長青廠的轉型是成功的,電梯行業使其在市場上站穩了腳。80年代長青廠的效益在宜豐是很靠前的,職工的待遇很好。每周末會放映兩場電影,廠里的理發店剪一次頭發1毛5分錢,另外還發放洗澡票、開水券,逢年過節廠里會給職工發放水果、米、油等物品。
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優化產業布局,1995年與江西電梯廠合并聯營,隨后又引進德國電梯技術,使生產技術邁向一個新的高度。長青機械廠遠離城鎮,交通不便制約了發展,增加了生產成本,為此1992年整體搬遷,2001年重組改制。
整體搬遷后的老廠區移交當地政府,如今偌大的廠區荒廢于山溝子中,滿目瘡痍的廠區略顯凄涼,但依然掩蓋不了曾經的輝煌,這些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非常具有時代感,三線有過輝煌與沉浮,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已經植根于每個三線人心中,永生難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