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國內(nèi)的喜劇泰斗都有誰,黃渤必然會當選頭一位,相貌平平的他,卻找到了自己的專屬賽道,那便是演喜劇,劇中的他演技自帶笑點,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從2009年的喜劇片《斗牛》,再到2023年的火爆懸疑片《涉過憤怒的海》。
身為一名影帝,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么叫做勇于挑戰(zhàn)自我,正如他在發(fā)布會接受觀眾們質(zhì)疑時所說的,只有不斷地擴張領域,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擅長些什么。
可是就在《涉過憤怒的海》播出后沒多久,黃渤卻“消失”在了大眾的眼中,迄今為止,他已有兩年多的時間沒拍出過好片了,被不少人質(zhì)疑是“江郎才盡”。
而他如今的現(xiàn)況,更是印證了同行演員張澤所說的話,令人感到唏噓不已。
從駐唱到影帝的蛻變
有不少人不知道的是,早年的黃渤并非是演藝出身,最早的他是源于對音樂的熱愛,才一步步從一介四處走穴的駐唱歌手,蛻變?yōu)槿缃褡鴵戆賰|票房的影帝。
只是這幾年里,長相算不上耐看型的他,在演藝圈里闖蕩的卻十分艱辛。
直到28歲的年紀,他才正式考入北電,自知年齡比別人差一大截的他,在考上北電后沒多久,就開啟了四處面試的生活,最終獲得了在影片《上車,走吧》中參演的機會。
不曾想影片上映以后,表演風格頗為接地氣的他,開始逐漸被大眾關(guān)注并討論。
這之后他趁熱打鐵,出演了《黑洞》、《瘋狂的石頭》等影視劇,在其中均飾演一些有著個人特色的配角,臺詞雖然不多,卻因為一口濃厚的青島口音給人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轉(zhuǎn)年的2009年,他得到了出演影片《斗牛》的資格,也正是從這一刻起,他確定了自己以后的演戲方向,那便是做一名喜劇演員。
轉(zhuǎn)型綜藝咖后黑料不斷
2013年,媒體們都將其稱為“黃渤元年”,這一年的他,憑靠四部影片拿下了19.1億元的票房。
彼時的他名噪一時,之后他與徐崢合演的《心花路放》,也再次刷新了華語票房。
就在演戲事業(yè)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他卻轉(zhuǎn)型做起了綜藝咖,自此各大綜藝的邀約不斷,而與此同時的華語電影界內(nèi),也出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寒冬時節(jié)”。
人們質(zhì)疑其江郎才盡,對此黃渤依舊我行我素,卻被爆出來了諸多丑聞。
前有編劇于夢媛控訴他抄襲,后有觀眾當面怒懟他是恰爛錢的“爛片之王”。
曾經(jīng)耀眼一時的黃渤,也逃不開沒落的結(jié)局,這一切只因他的個人選擇,在演藝事業(yè)達到頂峰的時候,卻沒有耐下心去沉淀自己,轉(zhuǎn)而去參加各種真人秀節(jié)目。
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途徑的確是來錢快,可黃渤卻也平白荒廢了自己的演技。
張譯的話才是真理
回過頭來看,不得不承認演員張譯的話,存在著一定的道理,那便是“演員得活在角色里”。
致力于琢磨角色的他,推掉了不少綜藝節(jié)目的邀約,只為了一心一意的拍戲。
同樣是樣貌平平,同樣是大器晚成的選手,張譯卻有著一份踏實肯干的心態(tài)。
反觀如今的黃渤,頻繁的出入綜藝節(jié)目當中,難免讓觀眾們看電影的時候會“跳戲”,這便是轉(zhuǎn)型成綜藝咖后的弊端,失去了演員的本色,演什么都感覺差點啥。
不過并不能因此就說黃渤的方向有錯,每個人想要走的路線不同,演了喜劇片十幾年的他,也應當追尋一條不一樣的道路,為自己日后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做打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