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央視鏡頭對準山東梁山希希紙制品公司的廠房時,屏幕前的女性集體打了個寒戰——成堆的衛生巾殘次品混雜著煙頭、口罩,工人們徒手分揀出“二等品”,噴上刺鼻的“槍水”速干去污劑,再打包成“大牌代工貨”流向市場。更魔幻的是,這些本該被切碎銷毀的垃圾,竟貼著自由點、蘇菲、Babycare等知名品牌的標簽。
涉事老板劉總得意地炫耀:“國內所有上市公司都和我掛鉤?!睔埓纹肥召弮r每噸僅260-1400元,翻新后轉手賣到7000-8000元,利潤高達幾十倍。更可怕的是,連分揀剩下的垃圾都被打碎成原材料,重新流入正規生產線。這場全產業鏈的共謀,讓消費者花著品牌溢價的錢,買的卻是比垃圾還臟的“定時細菌炸彈”。
二、網友為何集體喊話雷軍?
事件曝光后,雷軍的微博評論區成了“衛生巾許愿池”。網友的邏輯很直接:小米曾用性價比干翻山寨機,用生態鏈改造充電寶、空氣凈化器行業,或許也能用“透明供應鏈”拯救衛生巾市場。
但現實潑了一盆冷水。小米生態鏈負責人曾回應:“衛生巾真做不了?!贬t用級產品需要無菌環境、生物相容性檢測,技術門檻遠超消費電子產品。更關鍵的是,行業沉疴絕非一家企業能根治——黑產鏈能存活,靠的是正規品牌內部員工收紅包放行殘次品、電商平臺審核形同虛設、鄉鎮市場“低價至上”的畸形需求。
三、救場英雄治不了的“行業癌癥”
監管滯后與執行疲軟
國標GB15979-2002制定于22年前,對翻新原料、生產過程等新套路毫無約束力5。盡管濟寧市已查封涉事企業并啟動專項整治,但全國范圍的監管網絡仍存在漏洞。例如,涉事工廠老板自稱“與所有上市公司掛鉤”,暴露出企業內部監督的徹底失效。
消費者維權困境
多數人購買時只看品牌和價格,卻鮮少查驗質檢報告或追溯碼。3·15后京東緊急上線“醫用護墊專區”,進口衛生巾代購量暴漲,說明市場正在用腳投票,但長期仍需建立常態化的監督機制。
暴利驅動下的道德潰敗
翻新衛生巾單條成本不到3毛,售價3-5元,10倍暴利讓黑產從業者鋌而走險。更可怕的是,這種“低成本傾銷”擠壓了合規企業的生存空間,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四、真正的解藥:從“救世主幻想”到“全民較真”
監管要“順著鏈條打七寸”
查封黑工廠只是第一步,需追查殘次品流出源頭、處罰縱容員工受賄的品牌方、嚴打電商平臺“代工”馬甲店。例如,全棉時代雖否認與涉事企業合作,但廠房中明確出現其產品殘次料,品牌難辭其咎。
行業標準必須“刮骨療毒”
專家呼吁建立全鏈條追溯系統,每片衛生巾從原料到廢料全程掃碼可查。同時升級國標,明確禁止回收料翻新,并將處罰力度提升至“傾家蕩產”級別。
消費者要“用錢包投票+用法律維權”
遇到問題產品,12315舉報、集體訴訟、差評轟炸比網絡許愿更有效。3·15后已有消費者自發組織送檢維權群,這種民間力量正是倒逼行業變革的關鍵。
結語
衛生巾安全的本質,是女性尊嚴的底線問題。當一片衛生巾的生產需要全民“抓特務”般警惕時,暴露的是整個社會治理的創口。雷軍救不了衛生巾,就像超級英雄修不好下水道——真正的解決方案,藏在每一個環節的較真里:
品牌方別再“甩鍋”給代工廠
監管者別再“罰酒三杯”
消費者別再“沉默買單”
安全感,從來不是某個救世主賜予的,而是無數普通人較真較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