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2025年國家醫保局的立項指南對互聯網醫療業態做了前瞻性安排,專門預設了“互聯網首診”價格項目,一旦技術準入方面條件成熟,就可以放開無縫連接。此舉意味著,我國互聯網醫療或將開放“首診”,一改此前政策法規規定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局面。
互聯網首診是否具有普遍操作性?這樣的改革之舉將對現有診療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記者采訪業內專家進行解讀。
哪些疾病適合互聯網首診?
“此前規定互聯網醫療不能進行首診,現實診療操作中,首診過后留給互聯網醫療的可能只是配配藥,這就給發展帶來了諸多限制,形成隱形天花板。”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認為,“而今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年輕人群接受程度的大幅提升,是時候放開互聯網首診了。放眼國際,美國部分州互聯網首診已經放開,實行下來效果也確實不錯。”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一些疾病領域正在嘗試互聯網首診。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五官科醫院)院長周行濤舉例:舟山當地有白內障患者對是否可以手術并不了解。通過5G網絡五官科醫院專家了解大致情況,可為患者提供基礎檢查建議,檢查后再通過互聯網辨別,由此省去了患者奔波往返之苦。“技術層面上,首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們也期待能早日真正放開首診,為更多患者帶來便捷。”
哪些疾病適合互聯網首診?以率先嘗試的美國為例,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不同州用于首診的疾病種類因州法律、醫療政策覆蓋各異,但總體覆蓋常見輕癥和急癥。例如,感冒、流感、尿路感染、皮膚病;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哮喘;心理健康疾病如焦慮抑郁、壓力管理;腹瀉便秘、季節性過敏、眼病、耳鼻喉相關疾病等。
收費方面,專家們認為首診“咨詢服務類”不宜定價過高,價格可適當分層。據悉,北京、上海等地互聯網診療收費當前已納入醫保,與線下問診收費價格一致。
互聯網首診規則如何明確?
互聯網首診放開,意味著互聯網醫療最后一個環節也被打通,這樣的變化將怎樣影響現有醫療格局?金春林從供給側改革角度分析:這將明顯促進分級診療,目前從醫療端來看,單方面實行分級診療難度系數相當大。互聯網首診介入后,線上患者多了,線上醫生排班也會多,自然而然形成良性循環;沒有必要到線下就診的患者自動分流,最終構成更合理的就診格局。
眼耳鼻喉科醫院早在2022年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開單檢查,免去了患者一次排隊。周行濤打比方,互聯網首診一旦放開,外地患者通過首診明晰檢查項目,無須趕往上海,在當地即可檢查,這直接帶動了當地醫療機構服務,如遇到確實屬于疑難雜癥的再來滬就診,從區域格局來看,此舉促進了分級診療的真正落地。
專家們最后提出:既然是醫療行為,線上線下的質量控制、審方甚至責任劃定也應同步。互聯網首診的規范與規則該怎樣明確?醫生通過僅有的談話或問診,如出現誤診該如何劃定責任?……這些問題均需在確定首診可實行時考慮完善,最終讓互聯網醫療便捷實用,為群眾健康帶來更多福祉。
來源 | 人民網
編輯 | 張鐘文 張雯卿
熱點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