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新疆若羌縣,春風中仍帶著絲絲涼意,但在“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的施工現場,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3月15日,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工程機械轟鳴作響,車輛穿梭不停,上百名建設者們在風沙中堅守崗位,緊張而有序地推進著各項建設工作。
該項目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機械和材料大多需從外部調入,給施工進度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然而,面對困難項目建設者們展現出了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決心。他們迎難而上,克服風沙等不利因素,確保工程按計劃推進。
三峽集團新疆分公司若羌現場負責人王亮說:“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1200畝的場地平整作業,相當于112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今年,我們力爭上半年啟動煤電項目的主廠房建設,同時開展新能源項目的‘三通’(通路、通水、通電)工程及科研實證基地的建設工作。”
“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的建設,將有力推動南疆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改善當地民生條件,還將為川渝地區提供穩定可靠的綠色電力支撐,促進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隨著項目的加速推進,多家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也將入駐若羌,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在項目建設及運營階段,預計創造稅收達200億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近3萬個。”據王亮介紹說,“項目將探索新能源基地一體化調控、人工智能功率預測和生態環保等六個方面的技術創新,全面助力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作為南疆首個千萬千瓦級“沙戈荒”風光火儲外送基地,項目規劃總裝機約1900萬千瓦,總投資超700億元,從納入國家規劃到配套電源獲批,前后用時僅266天,創造了全國“沙戈荒”大基地及配套電源方案獲批最快紀錄。建成投產后,向川渝地區輸送綠電占比超60%。(若羌縣融媒體中心 張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