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俄烏沖突前線
近日,烏克蘭在庫爾斯克的軍事行動似乎已告一段落。
盡管目前尚未有官方宣布,但烏軍傳來的所有消息都在暗示這一行動的結束。
從去年8月起,烏克蘭對庫爾斯克發起的進攻,在經歷了數月的激戰后,現在可以說是畫上一個句號了,以失敗告終。
然而,這一行動還是有一定意義。因為烏克蘭在頓巴斯前線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仍能突襲俄羅斯,成為二戰以來首個攻入俄羅斯本土的國家。
在行動初期,烏克蘭軍隊進展順利,一度占領了多達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蘇賈市等重要地區,迫使俄羅斯12萬人遷移。
前期烏克蘭一路勢如破竹,非常順利。
圖為俄羅斯士兵
俄羅斯從去年11月份開始集結力量進行反攻,但并不想從頓巴斯前線撤軍,因此邀請友邦部隊協助。
但友邦部隊初期損失慘重,直到經過休整訓練后,才在今年2月再度返回戰場,戰力和勇敢程度都有所提升。
在這樣情況下,烏克蘭軍隊的進攻顯得力不從心。
而烏軍的撤退過程既混亂又有一定的組織性。
有組織主要是,上峰下達命令需要撤退,蘇賈市丟了,后勤補給線被切斷,面臨被包圍的狀況,也必須要撤退。
有人說:烏軍沒有被包圍,特朗普在說瞎話。
這里,包圍是什么,并不是說在一個城市像鐵桶一樣被團團圍住。
莫斯科郊區都像農村,更何況庫爾斯克,屬于是漫山遍野,即便四面都是敵人,但也不是團團圍住,總能找到縫隙。
關鍵的一點是,從烏克蘭的蘇梅州通往庫爾斯克的那條公路,已經被俄軍轟炸,
補給被切斷,甚至許多散落裝甲車在路上,使得烏克蘭軍隊難以通過此路返回。
由于公路被封鎖且面臨嚴重的轟炸威脅,烏克蘭軍隊在撤退過程中不得不放棄大量武器和重裝備。
他們選擇將武器丟棄或燒毀,以避免落入俄羅斯軍隊手中。許多士兵不得不步行撤退,這增加了他們的困難和風險。
圖為烏克蘭士兵
撤退過程中,烏克蘭軍隊面臨著饑餓、混亂和俄軍無人機的持續打擊。
由于只有一條撤退路線且該路線被俄軍無人機嚴密監控,開著裝甲車撤退將使他們成為無人機打擊的明確目標。
這些人其實都是烏軍的精銳,剛來的時候他們可以勢如破竹,俄軍及其友邦部隊今天上去打一仗,第二天就歇一歇,改天再沖。
面對這樣的輪番進攻,對異國他鄉曠日持久作戰的烏軍來說,從后勤和士氣上都是巨大的考驗。
圖為庫爾斯克地區
所以,總結一下烏克蘭軍隊在庫爾斯克的行動,其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孤軍深入,犯兵家之大忌,后勤補給跟不上。
疲憊之時面對敵人的輪番進攻,即便是鋼鐵部隊和戰士,也頂不住。
二是兵力有限,總共3萬人,無法與對方源源不斷的兵力抗衡。
三是在關鍵時刻,盟友美國切斷了衛星圖像和情報支持,使烏克蘭軍隊如同瞎子一般,無法有效作戰。
三月初特朗普這一決定,對于烏軍也是一個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烏克蘭面臨的不僅僅是庫爾斯克行動的失敗,更是如何守住邊境線。
第四點是,俄羅斯還有友邦的幫助,在人數各方面都占優勢。
現在烏軍不是撤退就能解決的事情,戰斗其實已經到了烏克蘭蘇梅州和庫爾斯克接壤地區,俄羅斯可能加把勁就打進烏克蘭了。
如果烏克蘭不能在邊境線上頂住俄羅斯的進攻,那么未來的談判將更加艱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