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60歲以上人口突破3億,慢性病患者超3億,康復治療師缺口高達40萬人,被稱為"朝陽產業"的康復工程領域,正以年均15%的增速狂飆突進。而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上海理工大學康復工程專業以軟科2024中國大學專業排名全國第一的成績C位出道,成為眾多學子心中的“就業明星”。
這個聽起來有點"高冷"的專業,其實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智能輪椅到助行機器人,從可穿戴式康復設備到個性化矯形器,上理工的學生正用科技重塑健康未來。自專業開設以來,該專業便具有交叉學科特點,培養目標清晰,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知識,更要精通人體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生物醫學信號檢測等專業基礎課程,尤其是智能康復設備設計、虛擬現實康復技術等前沿課程,直接對接行業最尖端需求。
這些卓越課程的開設,離不開上理工優秀的師資團隊。如今,該專業擁有一支由國內外知名學者組成的教師團隊,超過半數的教師具備海外名校背景,并與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等全球頂尖學府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最前沿的康復工程技術,更為他們的未來職業發展鋪設了寬廣的道路。
此外,上理工該專業還特別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通過設立“上海康復器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民政部神經功能信息與康復工程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
特別是該專業的實踐基地種類繁多,覆蓋了從醫院康復科室到各級康復機構,再到智能設備研發企業和政府管理部門等多個領域,為學子們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在這里,他們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不僅提升了專業技能,更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讓學生畢業時既懂醫學原理又掌握工程技術,成了用人單位眼中的 "香餑餑"。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和康復醫學的快速發展,康復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上海理工康復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在醫院、各級康復機構從事康復器械的設計與臨床適配技術服務,在智能設備制造企業和科研機構從事設計研發,在企事業單位、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從事專業管理工作,就業多元,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在老齡化加劇的今天,康復工程已不再是小眾領域,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產業。上海理工大學憑借醫工融合的獨特優勢,正在為這個新興行業輸送 "金藍領"。如果大家對康復事業感興趣,上海理工大學康復工程專業絕對值得考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