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珍貴古籍叢刊》之一種
《元本論語集解》
編著者:(三國魏)何晏集解
(唐)陸德明釋文
國家圖書館藏元相臺岳氏荊溪家塾刻本
ISBN:978-7-5013-8195-1
定價:130元
內容簡介
《論語》為孔子弟子及其后學關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記錄,凡二十篇。三國魏何晏所做《論語集解》盛行于世,集解行而漢魏諸家注本皆廢。
《元本論語集解》由三國魏何晏集解,唐代陸德明釋文。所謂集解,指何晏集諸家《論語》訓解,釋文指陸德明為《論語》注音和訓釋詞義。宋元時期,《論語》刻本較多。此本為元相臺岳氏荊溪家塾刻本。荊溪家塾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私塾,此版本為其教材,所以這不僅是具文獻價值的古籍,更是中國教育史上的文化遺產,意義非凡。書中鈐“晉府書畫之印”“敬德堂圖書印”“子子孫孫永保用”三印,為明晉藩王朱鐘鉉鈐印。又鈐有“季印振宜”“滄葦”“乾學之印”等印,說明入清后迭經季振宜、徐乾學收藏。
提要
《論語集解》十卷,三國魏何晏集解,唐陸德明釋文。元相臺岳氏荊谿家塾刻本。此本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名録號〇〇三二六)。
《論語》爲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稘h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比珪哉Z録體爲主,近五百章。漢興,有《齊論》《魯論》二家之説,章句不同。魯恭王復從孔壁中得《古文論語》,篇次亦不同於齊、魯。漢靈帝時,安昌侯張禹將齊、魯二家文本融合爲一,篇目依《魯論》,凡二十篇,號曰“張侯論”,爲儒生所尊奉。漢末鄭玄參考齊、魯、古、張各家文本作注,是爲《論語》篇章字句之定本。兩漢經師訓解《論語》者有孔安國、包咸、周氏、馬融、鄭玄、陳群、王肅、周生烈等多家,所見不同,互有得失,何晏彙輯諸家之説,并下己意,編爲《論語集解》十卷。參與編撰者有孫邕、鄭沖、曹羲、荀顗四人,正始中上奏朝廷,盛行於世。
《論語集解》之有刻本,始於五代國子監,北宋真宗景德間及南宋高宗紹興間遞翻刻之,宋咸淳間廖瑩中世綵堂再雕,元代盱郡及相臺岳氏復從廖本摹刊。廖氏世綵堂所刻諸書,素爲世重,若《淳化閣帖》、韓柳集,精美無比,歷代寶之。其刻九經,據宋周密《癸辛雜識》“賈廖刊書”條載:“廖群玉諸書……九經本最佳,凡以數十種比校,百餘人校正而後成,以撫州薭抄紙、油煙墨印造,其裝褫至以泥金爲籤。然或者惜其刪落諸經注爲可惜耳,反不若韓、柳文爲精妙?!薄吨狙盘秒s抄》卷一亦載:“(廖氏)開九經,凡用十餘本對定,各委本經人點對,又圈句讀,極其精妙?!惫试炜ぜ跋嗯_岳氏雕九經據以覆刻。相臺岳氏,舊説俱以爲係岳飛之孫南宋岳珂。岳飛爲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相州有銅雀臺,故相州又稱相臺。岳珂所著書姓名上常冠以“相臺”二字,以表郡望。後經張政烺先生考證,始知相臺本群經乃元初義興(今江蘇宜興)岳浚所刻,與岳珂無關。岳浚附望岳飛,故亦自稱相臺岳氏?!吨袊婵虉D録》引鄭元祐《僑吳集·送岳山長序》云:“某嘗館於義興岳君德操長兄漢陽君之家,人言其完盛時,延致鉅儒,讎校群經鋟諸梓,號爲岳氏九經。”又萬曆《宜興縣志》:“岳浚字仲遠,飛九世孫。積書萬卷,一時名士多游其門?!贝思丛朗峡叹沤浿?。
此本每半葉八行十七字,耳題篇名,版心下有刻工姓名。序及每卷後有“相臺岳氏刻梓荊谿家塾”雙行牌記?!吨袊婵虉D録》引謝應芳《龜巢稿·跋岳氏族譜》云:“岳氏爲常之望族……岳王弟經略使之孫,自九江來居,由宋而元,子孫蕃衍?!笨梢娫朗线w居常州,至元初已歷數世。荊谿爲義興古名,元屬常州路,明、清屬常州府。常州岳氏當即義興岳氏,荊谿家塾亦即義興家塾。
岳氏《相臺書塾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云:
世所傳九經,自監、蜀、京、杭而下,有建安余氏、興國于氏二本,皆分句讀,稱爲善本。廖氏又以余氏不免誤舛,于氏未爲的當,合諸本參訂,爲最精。板行之初,天下寳之。流布未久,元板散落不復存。嘗博求諸藏書之家,凡聚數帙,僅成全書。懼其久而無傳也,爰仿成例,乃命良工刻梓家塾。如字畫,如註文,如音釋,如句讀,悉循其舊,且與明經老儒分卷???,而又證以許慎《説文》、毛晃《韻略》,非敢有所增損於前。偏旁必辯,圈點必校,不使有毫厘訛錯,視廖氏世綵堂本加詳焉。舊有《總例》,存以爲證。
據此可知,岳氏覆刊廖氏群經,遵循廖氏舊例,但并非完全忠於原本,而是作了精細??薄Ec同出於廖本之盱郡刊本比較,兩本除牌記外,版式行款完全一致,字體風格亦高度相似。兩本僅有一處異文:卷四第二葉“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下音釋,盱郡本作“與,如字,一音餘”,岳本作“與,如字,皇音餘”。宋刻本陸德明《經典釋文》此處文字作“誰與,如字,皇音餘”。張麗娟推測此處異文很可能就是岳本??虝r依據《經典釋文》而作的改動。除此之外,兩本均忠實翻刻原本。
此本鈐有“李國壽印”“晉府書畫之印”“陳定書印”“陳氏世寶”“季印振宜”“滄葦”“崑山徐氏家藏”,知曾經元人李國壽收藏,明代歸晉藩朱鍾鉉,明末歸江寧人陳定,入清經季振宜、徐乾學遞藏,轉入內府天祿琳瑯,每冊俱鈐有“天祿繼鑑”諸璽?!短斓摿宅槙酷峋帯肪砣h。全書多葉潮濕霉爛,破損嚴重,已非天祿舊物原貌。雖然多有闕字,作爲天壤間孤本,其版本價值仍是不可替代的。茲影印行世,以供參考。(樊長遠)
內頁欣賞
實拍欣賞
限量毛邊本
■ 文章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古籍編輯室
供稿 | 黃鑫 劉靜怡 編輯 | 王自晨
監制 | 張頎
審核 | 弘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