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件事情影響這么大。
3月9日住建部長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兩個舉措:
1、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都要納入城市更新范圍,因地制宜實施改造。
2、住建部正在制定“好房子”的標準,準備把新建住宅層高的標準從“不低于2.8米”提高到“不低于3米”。
一時間接到太多客戶咨詢:
對樓市有什么影響?是不是可以買“老破小”等拆遷?二手房是不是要淘汰掉?2005年的房子是不是趕緊出手?……
真沒想到大家會這么關心,這里說一下個人看法。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房子不好賣了。
城市化率放緩、生育率放緩,剛需少了。
但是土地財政還是需要繼續。
唯一比較旺盛的需求就是改善,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刺激改善。
改善的需求是無限的,兩房換三房,三房換四房,四房換別墅。
大家都有手機,iPhone還是賣得很好,靠的就是置換。
iPhone不斷推出新款,你就要不停地換機。
房子與手機有兩個本質區別,更需要刻意營造產品代差。
第一,房子是耐用品。
手機用個三年大家就想換新的,可以不斷割韭菜。
房子住十幾年不換的人很多。
那更得人為營造產品代差,更得讓大家意識到產品代差。
為什么要建“好房子”?潛臺詞就是現在的房子不夠好。
第二,房地產是壟斷市場。
手機有很多品牌,土地只有一家可以賣。
壟斷市場的好處是,供應方有足夠話語權,可以獲得高額利潤。
所以我們選擇了土地財政。
然而這個游戲現在玩崩了,形不成壟斷了。
新房交付后就成了二手,也能拿出來賣,也成了供應方。
新房建的越多,二手房庫存量越高,競爭對手就越多。
二手房是高度分散市場,價格根本守不住。
牛逼的中介可以各個擊破。
小區有三戶想賣房,分別是ABC。
中介打電話給業主A說,BC已經降價了,你不降肯定賣不掉。
A根本不信,拒絕降價。
同樣的電話打給B,說AC降價了。
B就可能信了。
B一降價,AC必須降價。
小區掛牌20套,總有一個房東可以擊破。
二手房降了,新房也會崩掉。
那怎么辦?新房市場一定要和二手拉開差距。
二手房分流不了新房客戶,新房就不會被拖垮。
所以新房一定要斷代式領先。
新房品質足夠高,新房價格站住了,市場就不會崩掉。
精研全市板塊 獨家賣房買房邏輯分析
私信免費咨詢更多板塊買房避坑建議
這個事情環二剛開始沒重視,因為過去二十年一直這樣做,業內都習慣了。
最近引發軒然大波,環二才意識到世界變了。
原來這件事情是開發商在做,白手套在做。
你們二手房很多是100平110平的兩房,開發商就做100平的三房。
價格一樣,功能更強,新房就好賣了。
那段時間戶型越卷越小。
后來戶型卷不動了,遍地都是90平三房。
開發商也不斷倒閉,愿意做產品研發的太少了。
只好地方zf親自下場。
某區為了提高新房品質,硬性規定外立面材料、裝修標準。
甚至對開發商都有要求。
有些地方次新房、新房還是拉不開差距,都去買二手房,怎么辦?
給你搞個五年限售。
現在又提出“好房子“標準”。
這些臟活本來該白手套做的,無奈手套都脫了。
第二個變化是,產品升級遇到了瓶頸。
過去二十年是真升級,兩房換三房、涂料外立面換大理石、地上停車位換人車分流,居住體驗肉眼可見的提升。
隨著設計理念、施工工藝到頂,開發商實在沒什么靈感了。
現在的產品優化,無非就建個會所、優化一下公區、換一下外立面顏色。
你能想到的所有的新的理念,大陽臺、空中花園、小區會所、寵物友好等等,20年前都搞過了。
20年前的戶型比現在都好,140平大三房每個臥室都10平以上,客廳開間4米,要飛機戶型有飛機戶型,要動靜分區有動靜分區。
更重要的是,野心勃勃搞新產品的開發商快死絕了。
說句不好聽的,越來越像屎上雕花。
那怎么辦?只能zf下場重新定義,人為營造產品代差。
對普通居民不是好事情,我們手里房子要貶值。
出了新款iphone,老款第一時間降價。
越多的人相信新房斷代式領先,新房就越好賣。
最好讓大家相信二手房都是諾基亞,新房是iphone。
最近很火的概念是四代住宅,一聽就是這個目的。
四代住宅出來前,大家根本不知道現在次新房是三代住宅。
誰知道房子還能分代。
當然大家也不用過多焦慮,四代住宅本來就是噱頭,不會有太大水花(《四代住宅顛覆上海樓市,讓二手房暴跌?》)。
本質還是名義上送面積,背地里降房價。
現在這個層高3米更是毫無影響,新房早就超過3米了。
最大的影響就是輿論了。
還有第一條,“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都要納入城市更新范圍,因地制宜實施改造”。
2000年以前的全拆了,全建新房,2000-2005年的房子成了鄙視鏈底端。
就上海而言,其實也沒太大意義。
至少有兩個大問題。
第一,上海2000年以前的房子實在太多。
2000年之前的房子有3億多房,住宅有2億方。
去年東安一二村拆遷花了500億,轟動上海,體量實在太大。
其實也不過31.21萬方。
上海2000年以前的住宅,大約有640個東安一二村。
東安一二村拆了6057戶,按這個比例,2000年之前的房子共388萬戶。
上海住宅一共才840萬戶,2000年之前占了46%。
按套數算,上海要拆掉46%的房子,你想想有多難?
涉及人口可能達到千萬,你想想有多難?
東安一二村為什么能上大新聞?那可是憋了一個大招。
誰能連續憋640個大招?
第二個問題是,城市更新不賺錢。
要能拆早就拆了,需要你這個口號?
城市更新至少保證三方賺錢:地方zf、開發商、動遷戶。
或許是四方,接盤你新房的人也不能虧太多吧。
買了就砸手里,誰還敢接盤。
四方都賺錢,韭菜從哪來?
為什么徐匯動遷預算給的這么多?因為只有徐匯動遷賺錢(《1400億拆遷計劃出爐,上海市區要變天了》)。
徐匯濱江這幾年房價漲最快,新房由10萬漲到18萬19萬,zf不虧錢,開發商也有信心賣掉房子。
不管怎么實現的,徐匯就是牛逼。
其他地方就沒這么幸運,一直找不到解決方案。
口號容易喊,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個天才出現。
徐匯新房頂到19萬,老破小價格上來了,動遷成本高了。
徐匯就也拆不動了。
那后面還怎么完成2000年之前的舊改?
其實以上所有問題都是一個問題:房價不漲了。
房價不斷上漲,新房根本不愁銷路,還搞什么好房子。
房價不斷上漲,老價格拆遷新價格賣房,總有利潤空間。
唯一的問題是,房價還能漲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