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軍迷圈中,盛傳著一句熱梗,即“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沒錯,其指的就是國產59式中型坦克的種種魔改型號。時至今日,這款有著60多年歷史的坦克,仍在一些國家的軍隊中處于現役狀態。其發展出來的各種改進型號的數量,被認為高達30余種,魔改幅度一個比一個大,甚至到了所謂的“媽看了都不認識的程度”。而今,為了盡最大可能地挖掘現役裝備性能,海峽對岸的臺軍也開始了類似的魔改工作。但問題在于,島內團隊的水平顯然不太夠看,幾乎是到了“越改越垃圾”的程度……
巴基斯坦陸軍的魔改版59式坦克
據島內媒體報道,臺灣陸軍啟動了對美制M60A3TTS主戰坦克的升級工作,首批成品已下線,未來可能對全部的M60A3TTS實施相同的改進升級。據悉,改動之處主要包括兩點,即坦克火控系統和外形防護,基本都以炮塔為重點。對于火控系統,由于臺軍的高度保密,外界很難獲知其升級效果為何。至于說提高炮塔防護性,那觀察起來就簡單得多了,看外形就能猜測個七七八八。
島內魔改后的M60A3TTS
從媒體放出的視頻來看,魔改后的M60A3TTS坦克的炮塔造型,實可謂是頗為科幻,一改M60系列坦克圓潤的炮塔外形,而是在炮塔外部加裝了多塊焊接到一起的附加裝甲,且這些附加裝甲的角度各自不一,使得炮塔前部和側面呈多面體。至于炮塔后部,則通過加裝柵欄而形成了格柵裝甲。對于這種改進升級,或許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連抄作業都抄不明白”
島內魔改后的M60A3TTS
要知道,在以M1系列、豹-2系列、挑戰者-2系列和中國99系列等為代表的第三代主戰坦克誕生前,戰后第一代和第二代坦克的炮塔基本均為鑄造炮塔,形狀多為圓形或近似圓形,這是鑄造模具所帶來的效果。而從第三代坦克開始,才逐步改為使用焊接炮塔。焊接炮塔的一大優勢,就是因外形相對規則一些,而適合在外部加裝各類附加裝甲
59G-125主戰坦克
因此,在對使用鑄造炮塔的戰后第一代或第二代坦克的改進升級過程中,如何在炮塔外部加裝形狀較為規則的附加裝甲,然后再以“層層疊甲”的方式,在形狀規則的附加裝甲外部繼續新增其他的附加裝甲,就是提升防護力的一大關鍵所在了。在這方面,國內在59式坦克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59G-125;或是巴基斯坦陸軍在烏克蘭的幫助下,對59式魔改而來的“阿茲拉”主戰坦克,都是頗為經典且成功的產品。
M60A3TTS原本較為圓潤的鑄造炮塔
相比之下,臺灣陸軍對M60A3TTS的魔改,就真心讓人有幾分看不懂了。其雖然也在M60系列圓潤的鑄造炮塔外部加裝了附加裝甲,但形狀和角度都很不規則,等于在很大程度上讓改進后的炮塔失去了進一步加裝爆炸反應裝甲的能力。貼不了爆反,就意味著這款魔改版M60A3TTS的炮塔防護力上限不夠高。這就是為何要說,明明有各種成功案例的作業可以抄,但島內科研團隊卻依舊抄不明白,只能說其在此領域的技術理念和實力都很不夠看……
M60系列坦克
不過仔細想來,這大概已經是島內相關團隊的能力極限了。畢竟,海峽對岸從未真正從0成功研發出哪怕一款成功型號的坦克,其基礎軍工業水平早已落后,且越是坦克這類技術密集型重裝備,就越顯示出對岸軍事工業能力的薄弱和缺失。
網上流出的國產第四代坦克照片
如今,解放軍陸軍即將迎來99系列主戰坦克的后繼型號,即傳聞已久的第四代主戰坦克,而海峽對岸的臺軍僅有引進自美國的少量第三代主戰坦克M1A2T,數量占大頭的主力依舊是老舊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坦克。魔改后的第二代主戰坦克M60A3TTS對抗解放軍第四代主戰坦克的一幕,究竟會是多么魔幻且精彩呢?想必很多人早就想看到這出大戲拉開帷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