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工作的主線”。這既是對邊疆民族地區工作規律的準確把握,也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理論拓展,為深入做好邊疆治理各項工作,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2024年4月13日,工作人員在中國西雙版納至老撾瑯勃拉邦首發列車上表演。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
中華民族是浸潤了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傳統、由各民族融聚并共同歸屬的命運共同體。從“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到“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各民族血脈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經濟相依、情感相親,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體、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具有無比強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包容性。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
▲云南省紅河州綠春縣民族宗教局開展“2025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邊關行系列活動”,深入邊境村寨、社區開展集中宣講。資料圖
我國邊疆地區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多民族聚居,邊疆九省區居住著全國近六成的少數民族人口。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治國理政戰略全局,提出“治國必治邊”“興邊富民、穩邊固邊”等一系列重要論斷、重大舉措,堅持和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加快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邊疆地區同全國一道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但是也要看到,邊疆民族地區的發展邁上新臺階,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防范和化解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任務艱巨。要堅持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工作的主線,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
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邊疆治理各方面全過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持續推動理論武裝走深走實。邊疆地區各級黨組織要一以貫之同黨中央精神對標對表,并落實到各項規劃、法規、政策、項目的具體謀劃和實施中。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和民族地區干部“四個特別”要求,努力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扎實推進邊疆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從全國來看,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最艱巨的任務在一些邊疆民族地區。這些邊疆民族地區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讓各族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推進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要把邊疆地區發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支持邊疆地區依托自身條件稟賦,在融入新發展格局、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2025年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月啟動儀式舉行(1月13日攝)。李洋 攝
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邊疆地區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深入挖掘邊疆地區愛國主義歷史文化資源,廣泛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賡續紅色基因,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使各族群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依法治理民族事務。要在法治軌道上治理民族事務,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和法治尊嚴。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提升邊疆地區社會治理效能。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樹立對法律的信仰,自覺按法律辦事。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果果合唱團成立于2020年9月,目前有80多名成員,都是來自大涼山深處的孩子。這是果果合唱團在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上演唱主題曲《愛是一樣的》。
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既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也是為個人贏得更大發展空間的必備素質。要全面加強邊疆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深入開展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能力培訓,提高青壯年勞動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水平,以語言相通促進各民族心靈相通、命運相通。
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根本方向,落實到經濟、教育、就業、社區建設、文化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中。按照人文化、大眾化、實體化總要求,不斷深化創建工作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進一步完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測評指標體系,精準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有力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項重點任務。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不斷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廣度和深度。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監制 |肖靜芳
統籌 |安寧寧
編輯|牛銳 海寧
制作 |封煜靖
來源 |中國民族報
“分享”好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