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鄉城縣香巴拉派出所巴姆社區傳來喜訊,一場持續數年的鄰里糾紛成功化解。在“扎西擁中調解室”的牽頭努力下,鄰里間的矛盾徹底消除,為構建和諧社區筑牢了根基,成為基層社區治理的典型成功案例。
糾紛的主角扎某某某和呷某某某本是多年鄰居,卻因房屋界限問題產生矛盾。起初只是偶爾的言語不合,后來逐漸演變成激烈爭吵,甚至多次險些引發肢體沖突。兩家的生活被嚴重擾亂,周邊鄰里也深受其擾。
此前,雙方多次自行協商,社區也多次介入調解,卻始終無法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矛盾如同頑疾,一直難以根除。在矛盾陷入僵局之時,社區工作人員意識到問題的復雜性和嚴重性,僅憑社區自身力量難以解決。于是,便向在社區矛盾調解中經驗豐富、成效顯著的香巴拉派出所“扎西擁中調解室”尋求幫助 。
“扎西擁中調解室”自成立以來,始終將維護社區和諧穩定、化解居民矛盾糾紛作為核心任務。秉持“以和為貴、公平公正、服務為民”的宗旨,憑借專業的調解技巧和對社區居民的熱忱,成功處理多起復雜糾紛,早已成為社區和諧穩定的“定海神針”。
接到社區工作人員的求助后,調解室迅速響應。經驗豐富的民警主動出擊,分別與兩家深入溝通交流。民警們耐心傾聽雙方訴求,不放過任何細節,仔細梳理矛盾根源和爭議焦點,為后續調解工作做足準備。
為徹底解決這一難題,調解室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能力,聯合社區工作人員、法院工作人員、法律專家以及熟悉兩家情況的熱心居民,組建了一支多元專業的調解團隊。調解過程中,調解團隊采用“面對面”調解法,從法理和情理兩方面同步發力。民警、法院工作人員與法律專家組成“法理宣講團”,依據《民法典》中關于相鄰關系的法律條文,結合實際案例,向雙方詳細講解法律規定以及依法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引導雙方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糾紛。社區工作人員與熱心居民組成“情理勸導隊”,憶起兩家曾經互幫互助的溫暖過往,講述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用真摯情感勸解雙方珍惜鄰里緣分。在這一過程中,“扎西擁中調解室”的民警憑借對社區情況的熟悉和與各方的良好溝通,不斷協調各方力量,讓法理與情理的調解策略緊密配合,形成強大合力。經過數小時的不懈努力,調解取得突破性進展。原本僵持的雙方態度逐漸緩和,開始理性看待問題。
最終,在調解團隊的見證下,扎某某某與呷某某某達成一致協議,明確房屋界限并簽訂調解協議書。這場困擾多年的鄰里糾紛終于圓滿解決,鄰里間的矛盾徹底化解。
此次糾紛的成功化解,充分彰顯了鄉城公安“扎西擁中調解室”的專業調解能力與強大組織協調能力,也體現了社區多方協同合作的顯著成效。
編輯:宋超
校對:爾吉卓瑪
一審:楊志軍
二審:陳有偉
三審:李曉霞
信息來源:鄉城公安
@甘孜警方微博
?甘孜警方抖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