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梳樓
從李家的城到李家的港,97歲的李嘉誠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此前李氏旗下43個港口包括巴拿馬運河2個港口,整體打包賣給了美國人。
在白宮的直接支持下,貝萊德集團最終以228億美元的高價吃下了長江實業80%以上的港口業務,創下了全球歷史上最大的港口交易案。
而97歲的李嘉誠也憑借這筆交易高位離場。從商業角度來說確實是個超人,不僅從緊張的地緣政治中成功逃頂,還在兩天時間內拉漲了34%的股價,賺得盆滿缽滿。
因為這起港口出售案中,并不包含中國在內的香港、深圳及鹽田港口。而且美國貝萊德在收購之前,也提前照會特朗普并得到支持,所以我在此前的文章中認為李超人也是向中方報備過的。
畢竟你李氏出生于潮汕,發跡于香港,崛起于大陸,是位眾所周知的華人企業家。在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刻,打包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港口的重要戰略資產,沒有理由不知會中方,更像沒有理由向美國跪低。
但隨著港媒《大公報》一篇“莫天真勿糊涂”的評論,揭開了李氏家族商業上的小算計和政治上的大糊涂。評論不點名提醒李氏當三思,在大事大義大節面前,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么立場、站在哪一邊。
可能感覺有點太委婉了,擔心老李看不懂,接著又發了第二篇評論,以“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為題,發出靈魂五問:為什么要轉讓給美國勢力,有沒有考慮國民利益,是否在助紂為虐、貽害中國和世界?
三天兩篇,譴責李氏家族的這筆交易屁股坐歪了。而且港澳辦官網都在第一時間置頂轉發,信號已經很明顯了。一方面可能李氏并沒有提前向中聯辦報告,另一方面可能也想在中方沒來及反應之前落袋為安。
從商人角度來說,這確實是一次“教科書式高位套現”。畢竟港口業務是李氏家族賺錢最慢的業務,一年利潤不過11億美元,現在一次性就能拿到25年的現金流,而且還能從地緣政治中風險中安全撤離,確實是筆劃算的買賣。
要知道美國明明可以靠搶的,現在卻給了李家遠高于市場的價格,這對在商言商的李家來說確實是個極大的誘惑。特朗普上臺后先后多次威脅要拿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甚至威脅要用軍事手段強行奪回運河。
如果美軍介入強行接管,那么對于李家來說可能就意味著血本無歸。畢竟你是租的不是買的,產權還屬于人家巴拿馬。現在還給你錢,到時候一分錢沒有。所以李家認為最好的選擇就是迅速離場,拿錢走人。
但如果你非要用商業眼光來評價李氏的這筆交易,確實就太天真了。巴拿馬運河承載著全球6%的海運量,中國在此的貨運量占比更是高達21%。兩個港口一個扼守大西洋,一個扼守太平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不僅是全球航運的黃金水道,也是中國企業拓展拉美市場、維護“一帶一路”物流安全的重要支點。但李家不僅把巴拿馬的兩個重要港口賣給了美國人,還把布局在其它23個國家的41個港口一起打包賣了,
這無疑會削弱我國在全球特別是拉美地區的影響力。而且李家不僅賣了港口的硬件還有軟件,包括智能碼頭系統、物流網絡等核心數據。這意味著美國可能通過系統直接選擇“美國優先”,并威脅到中國航運安全。
你看,這哪里是商業,分明是政治。事實上特朗普之所以一直揚言要奪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就是為了掌控全球航運定價權和支配權。拿下格陵蘭島是為了扼守北極航線,出兵有塞武裝是為了奪取蘇伊士運河。
這樣不僅可以抬高美國在中美貿易中的籌碼,還能把全球航運的命脈抓在自己手里。一口吃下李家43個港口的貝萊德,一躍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港口運營商。然后在白宮的指揮下打壓中國航運和國際貿易。
另外,一旦李家這43個港口淪為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武器,對我國的造船業也會帶來重大影響,我們目前占據著全球50%以上的造船份額,控制著90%以上的集裝箱的生產,但失去了港口控制權,一切就變得被動了。
現在李家是把商業利益最大化了,但損害的卻是中國國際貿易的戰略利益,讓中國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陷入被動。所以《大公報》的評論,直接將這起交易定性為"地緣政治風險放大器"。就差批他“賣國”了。
那么李家到底有沒有賣國?是不是除了賣給美國就沒有其它選擇?從法律層面說,李家遍布全球21個國家43個港口的實際運營權,公司注冊地不在中國,所以我們可能不具備實際管轄權。
但李氏在多次場合都反復強調自己是一個中國企業家。最初的財富積累和現在的大本營都在中國,當然要依照香港相關條例向中聯辦報備。現在批判李家到底是不是賣國,其實就看兩條:
第一個,有沒有提前報備并通知中方參與競標。按媒體引述的原話,這場交易是非常“快速、低調且激烈的”,既然是激烈的,那么是否有中國企業參與?是價格沒有美國出得高,還是根本就沒來及準備?
如果提前通知中方了,中方也有企業參與競標了,那么李家賣給最高的,自然也無話可說。我們總不能既不出錢又不給人家賣。但問題是,如果李氏確實把自己當成中國人了,這場交易是完全可以和中方單方達成協議的。
原因只有一個,李家急著想出手且想賣個好價錢。據說招商局和中遠此前就找過他們,但李家不賣。現在特朗普一嚇唬,直接就投降了。所以歸根到底,李家還是更看重商業利益,沒有民族大義。
第二個,李嘉誠到底是不是中國人。我們都說他賣國,問題是他賣的是誰的國?有人說他是英國籍,有人說是加拿大人,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就不能罵他賣國,因為他賣的不是我的國,而是英國,是加拿大。
但我查了查資料,香港回歸前他確實是英國籍,后來回歸則直接歸入中國籍。對于說是他加拿大籍的會議他則堅決否認,強調自己從未移民。那就是說,無論他是不是雙重國籍,都有一個是中國香港籍。
如果是這樣,但大家的情緒就完全可以理解,說他“賣國”也沒毛病。畢竟在兩會前把港口獻給了美國,更像是一種投名狀,連特朗普都將此視為對華競爭的勝利。顯然這一次,李家屁股坐歪了。
那么現在是不是就沒有任何轉圜余地了呢?當然不是。官方兩次喊話核心仍是提醒、勸誡,及時中止與美方交易。按此前的計劃,這筆交易將在4月2日簽署,所以現在回頭還來得及。
據昨天的新聞說,中方率團訪問巴拿巴,會見巴主要政黨領導人,表示中方愿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鞏固中巴友好關系民意基礎。說明國家開始在做工作,接下來就看李家怎么接招了。
商人逐利無可厚非,但不能背刺祖國。著名科學家錢三強有句名言:“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這句話放在資本面前同樣適用。
在美國孤立主義形態下,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商業真空,更不存在沒有國界的商業世界。
希望李家不要站到祖國和人民的對立面,在賣樓和賣港之間,選擇賣國。
從古至今,從沒有人能夠靠出賣自己的祖國獲得成功。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