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北洋奉系五虎將之一的姜登選,以指揮能力突出,性情忠勇坦誠為人稱道,因而受到張作霖的信任和重用。然而這樣一位名將,為何死狀如此凄慘。
少年壯志
姜登選出生在直隸南宮,祖父輩有很多讀書人。燕趙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目睹過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深刻感受到晚清政府上的懦弱無力。
成年后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學習,期間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并成為反清組織“鐵血丈夫團”成員。
中國同盟會成立
輾轉歸奉
回國后,到四川擔任新軍工兵管帶、陸軍小學堂總辦等職,結識了第十七鎮統制朱慶瀾。武昌起義前后,四川形勢急劇動蕩。
先是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保路運動,四川軍政府成立后,又因軍餉問題發生士兵嘩變。
許多外省籍軍官在四川無法立足,紛紛離川另尋出路。姜登選輾轉蹉跎一年多時間后,追隨老上級朱慶瀾先后黑龍江護軍使署參謀長、廣東虎門長洲要塞司令。
1922年,經楊宇霆大力推薦,姜登選到張作霖麾下擔任總參議,這時才算正式投奔了奉系。
第一次直奉戰爭地圖
屢立戰功
第一次直奉戰爭后期,在奉軍失利全線潰退的情況下,姜登選指揮工兵修筑防線,使奉軍殘部得以撤回關外。
張作霖退守東北后,對奉軍進行大規模整編和改造,姜登選擔任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統監,奉軍戰斗力得到很大提高。
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后,姜登選任奉軍第一軍軍長,韓麟春為副軍長,經激戰攻破九門口長城。與張學良、郭松齡指揮的第三軍合力攻打山海關。
第二次直奉戰爭地圖
正當直奉兩軍在山海關相持不下,直系將領馮玉祥突然從古北口回師,在北京發動政變,所屬軍隊改稱“國民軍”。前線的直軍被奉軍和國民軍前后夾擊。
奉軍乘勢攻占山海關、秦皇島、唐山等地,取得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勝利。隨著奉系勢力向南擴張,姜登選擔任蘇皖剿匪司令、安徽軍務督辦。
第二次直奉戰爭后割據形勢
分歧漸深
奉系發展壯大過程中,其內部矛盾逐漸顯現,楊宇霆、姜登選等“士官派”與郭松齡等“陸大派”發生很多沖突。
姜登選和郭松齡
第二次直奉戰爭時,郭松齡因被韓麟春等士官派譏諷爭功,一氣之下擅自率部離開。姜登選將此事報告給張作霖,郭松齡差點受到嚴厲處罰。
九門口戰役中,郭松齡認為姜登選的下屬陳琛不服從調遣,將其逮捕后要立即處死。姜登選在張學良面前苦苦哀求,才保住了陳琛的性命。
張學良曾建議郭松齡擔任安徽督軍,由于楊宇霆中間插足當了江蘇督軍,張作霖就把安徽督軍位置給了姜登選。郭松齡到嘴邊的鴨子飛了,只能在一邊看著干瞪眼。
事變遇難
隨著奉系勢力的擴張,南方各省軍閥感到嚴重威脅,閩浙巡閱使孫傳芳突然進攻奉軍。南進的奉軍全線收縮,江蘇軍務督辦楊宇霆逃離南京,姜登選也被迫辭職離開蚌埠。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駐守灤州的郭松齡宣布起兵反奉。姜登選乘車赴奉天經灤州車站,打算與郭松齡面談勸解,但卻低估了郭松齡的敵意,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姜登選一直對張作霖忠心耿耿,對郭松齡的反叛行為非常憤怒,見面后一言不合就破口大罵。郭松齡早就瞧著姜登選不順眼,想起以前受過的各種氣,命人將姜登選扣押后槍斃,隨便裝進了一口薄木棺材。
第二年春天,郭松齡反奉事件平息后,姜登選的靈柩被運回家鄉安葬。開棺時發現,姜登選遺體雙手上綁繩已松開,棺內側木板遍布抓痕。
原來行刑時姜登選并沒有被打死,而是在棺材中被悶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