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者身邊的家人朋友,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突然感覺身體一側皮膚疼痛,像被火燒、刀割,隨后皮膚上出現了一堆密密麻麻、呈帶狀分布的水皰,看著十分嚇人。
如果有,那很可能就是遭遇了帶狀皰疹這個 “小惡魔”。
在民間,帶狀皰疹有許多形象的俗稱,比如 “纏腰龍”“蛇盤瘡”“蛇纏腰” 。
老一輩人常說,這皰疹要是在腰上繞一圈,人可就危險了。
這說法雖然有點夸張,但也足以看出大家對它的忌憚。那帶狀皰疹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一、帶狀皰疹:不光是皮膚病,更是神經的“暴動”
在西醫中,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此病毒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痊愈后潛伏于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沿神經“復活”,引發皮膚皰疹和劇烈神經痛。
中醫稱其為“纏腰火丹”“蛇串瘡”,《醫宗金鑒》記載:“纏腰火丹,色紅赤,形如云片,上起風粟,痛如火燎。”中醫認為,此病多因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等導致肝膽濕熱、脾虛濕蘊,火毒郁結于經絡而發。
二、癥狀與危害:皮膚上的“警示燈”,神經里的“定時炸彈”
1、典型癥狀——不只是長疹子
●前期:乏力、低熱、皮膚刺痛或灼熱(易被誤診為心絞痛、肋間神經痛)。
●出疹期:成簇紅色水皰,沿單側神經帶狀分布,多發于胸背、腰肋、頭面部。
●后遺癥:約30%患者遺留神經痛,持續數月甚至數年(老年人風險更高)。
2、三大核心危害
●劇烈疼痛:如針刺、燒灼、電擊,嚴重影響睡眠和情緒。
●皮損感染:抓撓導致皮膚破潰,可能引發細菌感染甚至敗血癥。
●并發癥:眼部帶狀皰疹可致角膜炎、失明;耳部皰疹可致面癱、聽力受損。
三、中醫如何治療?辨證分型,標本同治
1、解毒通絡,截斷病勢
帶狀皰疹的核心病機為“熱毒瘀滯經絡”,中醫通過清熱利濕(如龍膽草、黃芩)、活血通絡(如丹參、紅花),直接抑制病毒擴散,減輕神經炎癥反應。
《黃帝內經》提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治療既驅外邪(清除病毒),又補內虛(調節免疫力),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效果。
2、辨證糾偏,恢復平衡
根據患者體質差異個性化施治:
●濕熱體質:側重清肝利膽(如龍膽瀉肝湯),快速退疹止痛;
●脾虛體質:重在健脾化濕(如胃苓湯),減少滲出;
●血瘀體質:強調活血化瘀(如桃紅四物湯),修復神經損傷。
3、經絡調控,靶向止痛
針灸通過刺激皮損周圍神經(圍刺法)和遠端穴位(如合谷、陽陵泉),調節脊髓背角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內啡肽),阻斷“疼痛-痙攣-缺血”惡性循環,此為“通則不痛”的現代科學詮釋。
四、日常防護與注意事項
1、飲食禁忌三原則
●忌發物:牛羊肉、海鮮、辛辣。
●避甜膩:蛋糕、油炸食品易生濕助熱。
●宜清淡:冬瓜、薏米、綠豆清熱利濕。
2、情緒調護:疏肝勝于良藥
焦慮、急躁加重肝膽火毒,可練習八段錦、冥想疏解壓力。
3、皮膚護理
水皰未破時,避免摩擦;破潰后可涂黃連膏防感染。
穿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汗液刺激。
4、增強免疫力
艾灸足三里、氣海穴,配合黃芪、山藥食療,提升正氣。
帶狀皰疹并非單純皮膚病,中醫的“整體觀”與西醫的“抗病毒”可優勢互補。發病初期及時聯用中藥、針灸和抗病毒藥物,可最大限度縮短病程、阻斷后遺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