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媒體是最有序最持久的創(chuàng)意,它是思想的記錄者,更是重要的傳播者。2024年,有忙碌,有變局中的求新,有尋常里的堅守……而2025年則預示著更為活躍、多元化和科技驅(qū)動的未來。偉大的雜志總是能夠同時扮演好“鏡子”和“窗戶”兩種角色。《中國廣告》雜志特邀澎湃新聞政務副總經(jīng)理、長三角運營中心總監(jiān)姬云濤,分享他的觀察和感觸。
姬云濤
澎湃新聞政務副總經(jīng)理、長三角運營中心總監(jiān)、長江商學院數(shù)字經(jīng)濟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夢想成真基金會教育文化專委會副主任
回顧2024年,不少人感慨辛苦、緊張與不安全感如影隨形。但也正是在這一年,大家有了重新思考人生與生活意義的契機,去探尋與周圍人相處的新方式,尋求自洽。
2024年末,澎湃評論部推出了特別策劃《讓一束光點亮另一束光》,在專題的開篇部分邀請復旦新聞學院院長張濤甫撰文《適度寬松,中度生活》。
“中度生活”是2024年的一種寫照,它既不高亢熱烈,也不消極沉悶,是平實、飽和的。從大歷史和人生全周期來看,“中度生活”是生活的常態(tài)。在這一年里,大部分人在沉默勞動中度過,如同黃永玉先生詩中所寫:“蠶吐絲、螞蟻勞動都不吭聲”,精密的創(chuàng)造需要安靜,深刻的思想不在喧鬧處產(chǎn)生。“中度生活”意味著要在安靜中尋求新機,在沉默勞動中創(chuàng)造,即便很多時間可能花在看似無用的事情上。而這更需要我們具備強大的意志力和低空飛行的能力,用平實、細微的努力去積攢突破的力量。
如今,虛擬社交和超載欲望給人們帶來了諸多困擾。濾鏡、美顏打造的“朋友圈”讓人們產(chǎn)生“生活在別處”的疏離感。雙域生活對人們體感的影響,在緩坡慢進時更為明顯。但我們可以“適度寬松”,輕裝上陣,卸下超載的欲念,回歸真實、簡單的生活,去欣賞那些曾被忽略的風景,享受生活的清歡。“低空飛行”并非消極,它能讓我們把生活中的風景看得更清晰,以平視的視角去發(fā)現(xiàn)周遭的美好,領略那些曾被忽視的精彩與歡愉,這其實是一種積極的人生姿態(tài)。
那么我們不妨秉持“中度生活”“低空飛行”的理念,以積極的態(tài)度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zhàn)與不確定性。專注真實生活,珍惜每一份來之不易的收獲,用心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不容然后見君子。”我想,在這樣的不確定的年份里,內(nèi)心的原則和底線會變得更加重要,也更加彌足珍貴。也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真正的長期主義者,并且找回內(nèi)心的平靜。
排版 | 汪哲慧
審核 | 林瑩
更多精彩專題
創(chuàng)刊44周年
www.ad-cn.net
視頻號模板,只能用同步方式上傳到公眾號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