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交流不迷路
最近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引起了我的關注。
在農村,一面是結婚難,一面又是高離婚率,這種現象是怎么離奇的同時發生的呢?
一方面,農村一女百家求,性別比例失衡,農村適齡男子,要想找個媳婦,往往難上加難。
另一方面,好不容易娶到的媳婦,沒過一年,就各種矛盾頻發,最后落了個離婚的下場,一個家庭頓時一地雞毛。
就拿我所住的村子來說,那里還不算閉塞落后,條件都還可以。可是一個池塘周圍的十幾戶新婚家庭人家,竟然有五戶小夫妻離婚了。
說起來,鄰居大爺還習以為常的樣子,“現在農村小夫妻離婚的太多了!”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狀呢?其實,試著深入分析一下,不難發現背后的秘密。
其一,是婚姻成本激增,加劇經濟壓力。
農村的彩禮,一般要的很高,現在普遍攀升至 18 萬 - 30 萬元。且除了彩禮外,要求在縣城有房,有車。
為了娶媳婦,很多家庭不惜借貸。婚后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
在這個背景下,年輕的青壯勞力,在本地沒有很好的就業機會,只能外出到大城市打工。
本來就是相親認識的小夫妻,還沒有經歷感情的磨合,聚少離多,感情就會變淡。
長期分居,情感維系困難,婚外情風險增加,成為離婚主因。
根據一則調研數據顯示,貴州某縣農村離婚案中,50%都是源于長期分居引發的婚外情。
其二,女性觀念重構,價值觀變異
現在是男女平等社會。很多女性通過務工、教育獲得經濟獨立,對傳統家庭相夫教子的角色產生抵觸。簡言之,“離了男人自己照樣活得很好”。
而部分女性面對家暴、夫權壓迫、婆媳矛盾,往往主動提出離婚。
另外一方面,短視頻、社交媒體的影響,對于女性的婚戀觀也產生極大影響。
尤其是短視頻刻意打造的的 “好老公”“嬌妻文學” 等內容,塑造了脫離現實的婚姻期待,加劇了夫妻矛盾。
其實這兩個原因的背后,我們不難發現,最核心的原因是:
在中國大部分農村,人們缺少就近的就業機會,缺乏可觀的薪資,難以養活自己、養活家庭。
所以,在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針對彩禮問題,有了明確要求:推進農村高額彩禮問題綜合治理,發揮婦聯、共青團等組織作用,加強對農村適婚群體的公益性婚戀服務和關心關愛。
但同時,也專題一節,明確要“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支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富民產業。
其實我們如今在回頭看,只要我們的農村,能夠做到產業興旺、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優質,這種奇葩的局面就一定可以得到遏制。
只是,任重道遠啊!
朋友都在看(點擊藍字跳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