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交流不迷路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切實把面向基層的多頭重復、指標細碎、方式繁瑣的督查檢查考核減下來,讓廣大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到干實事上。
從條文上來看,上級的意思是好的,整治形式主義的目的,就是讓基層群眾從文山會海里面掙脫出來,去真正的服務群眾、為老百姓辦實事。
形式主義,不單單是政府內部簡單的“形式”和“主義”,而是這種“形式主義”,已經侵占了基層干部大量的時間,影響了干群關系,影響了基層治理的效果,長此以往,形式主義必然腐壞社會穩定的根基。
所以,“基層減負”這項工作,已經強調了很多年了。
確實,現在表格不用填了,一些微信群陸續解散了,一些留痕也不要求了。一些鄉鎮干部反饋,2024 年文件數量同比減少 25%,重復發文現象明顯減少。會議頻次和時長縮減約 1/3,“會?!?現象也有所緩解。
但是,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其一,用形式主義整治形式主義
一些地方雖然減少發文了,但是在發文的概念上打主意,把紅頭文件變成了“白頭文件”,不帶文號,不納入統計口徑。
一些地方督查考核數量雖總量減少,但部分領域仍存在 “運動式檢查”,甚至以調研、指導的名義進行督查檢查。
一些地方,把會議從線下轉向線上,誕生“視頻會套開”“小程序打卡” 等新形式主義。
其二,整治形式主義本身成為一項“增負”工作
如果說,用形式主義整治形式主義,導致這項工作效果徹底失靈。
那么,在此背景下,整治形式主義本身就變成了一項工作,“減負”反而變成了增負。
因為上面的“減負要求”只是換了一種名義,但工作還是要繼續干,于是工作不減反增。
另外,一些鄉鎮干部為了彰顯自己的工作,紛紛在微信群主動打卡、拍照,以此引起領導們的注意。
所以我們看,如何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這項工作不打折扣的執行下去,并不容易。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應該向先發地區取取經。
比如,廣東省 2024 年上線的 “基層減負監測平臺” 通過分析會議記錄、文件格式等數據,已攔截 2.3 萬次形式主義行為。
北京市通州區試點推行 “鄉鎮吹哨、部門報到” 改革,賦予鄉鎮對縣直部門考核評分權后,部門響應效率提升 40%。
不僅如此,隨著AI技術的發展,應該大量使用這種先進技術為政務服務。
比如,廣東建立 “基層減負監測系統”。 通過 AI 分析公文用詞、會議時長等數據,自動識別 “以文件落實文件” 等形式主義行為,2024 年預警 1.2 萬次,推動會議數量同比下降 25%。
也許,將來真正能夠為基層減負的,還得靠AI。
朋友都在看(點擊藍字跳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