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難得軍國主義
今天是2025年3月17日,俄烏戰爭已經持續1118天。
01
昨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法國地方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烏克蘭作為主權國家,一旦達成和平協議,有權自主決定是否歡迎外國軍隊進入其領土,無需俄羅斯的授權。
馬克龍此番聲明的背后,是克里姆林宮近期不斷重申,戰爭結束后堅決反對北約軍隊在烏克蘭部署。而在烏克蘭方面,北約軍隊在其領土上的部署,被視為西方保障其安全、防止俄羅斯再次發動侵略的基本條件。
馬克龍進一步指出,在烏克蘭部署外國軍隊,重點不在于規模大小,而是每個盟國在烏克蘭關鍵戰略要地部署數千軍人。
自川普迫使烏克蘭和俄羅斯接受停火,但拒絕派美軍保障烏克蘭安全后,馬克龍積極行動。他與西方盟友加緊協商,在巴黎召集“志愿國”會議、三十國參謀總長會議,并與倫敦商討如何更有效地協助烏克蘭。
在馬克龍的推動下,周六,由英國首相斯塔默主持召開了25國領袖視頻會議。烏克蘭、土耳其、北約、歐盟委員會、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多國領袖參會。
會后,斯塔默宣布“志愿國聯盟正在組成”,該聯盟旨在從海上、陸地、空中全方位維護烏克蘭的安全,這意味著志愿聯盟可能會向烏克蘭派兵。法國、英國、土耳其領袖已明確表示做好了派兵準備,但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在極右翼聯盟的壓力下,稱意大利暫無派兵計劃。
02
據媒體消息,拜登離任前大力扶持的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最終向川普低頭了。他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做出了出賣烏克蘭和格陵蘭島的事,成了首個公開倒向川普的歐洲高級官員。
呂特跟彭博電視臺說,等烏克蘭停止敵對行動,北約需要和俄羅斯恢復正常關系,這跟川普的論調一模一樣。他對烏克蘭根本不上心,反倒頻繁跑去和川普會面,一看就不正常。之前川普說俄烏之間不是侵略,而是沖突,呂特馬上跟著改了口。
好在歐洲現在多數國家還是全力支持烏克蘭的,歐盟幾個關鍵人物都力挺烏方,這讓澤連斯基能松口氣。不過,烏克蘭不能光指望別人。現在應該趁著戰爭,趕緊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這才是最要緊的。靠別人都不現實。想當初拜登在位、佩洛西當議長的時候,美國全力支持烏克蘭,澤連斯基去美國還受到熱烈歡迎,佩洛西還請他去國會演講。
但好景不長,川普支持的約翰遜當上議長后,情況急轉直下。約翰遜在川普授意下,拖延對烏軍事援助長達7個月。川普上臺后就沒說過一句譴責俄羅斯的話,反而唯俄羅斯馬首是瞻,處處打壓烏克蘭。所以,烏克蘭唯有自強,堅決不能把命運交到別人手里。
03
戰局持續膠著態勢下,烏克蘭“遠程海王星”導彈的參戰猶如一顆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
“遠程海王星”導彈是在基礎型號上改進升級而來的產物。基礎版“海王星”導彈本就是烏克蘭為應對海上威脅而研發的反艦利器,在之前就曾擊沉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展現出一定的作戰能力。
而“遠程海王星”導彈則進一步提升了射程與打擊精度,其技術改進主要體現在動力系統優化,采用了更高效的發動機,使得導彈能夠飛行更遠的距離;同時,在制導系統方面進行了升級,運用了先進的復合制導技術,包括慣性制導、衛星制導以及末端的主動雷達制導,大大提高了命中目標的準確性。
“遠程海王星”導彈參戰對俄烏雙方的軍事戰略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從烏克蘭方面來看,這無疑增強了其戰略威懾能力。在過去,烏克蘭在面對俄羅斯較為強大的軍事力量時,在遠程打擊手段上相對匱乏。“遠程海王星”導彈的出現,使烏克蘭有能力對俄羅斯境內更深層次的目標進行打擊,例如重要的軍事基地、后勤補給線等。這迫使俄羅斯不得不重新調整其軍事部署,加強對后方目標的防護,分散了其軍事資源。此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烏克蘭軍隊的士氣,增強了國內民眾的信心,讓他們看到了在軍事對抗中取得更多主動權的希望。
然而,對于俄羅斯而言,落后的技術水平可能根本無法攔截這類遠程巡航導彈。
從國際層面來看,“遠程海王星”導彈參戰也引發了各方的關注。一些西方國家將其視為對俄羅斯進行戰略制衡的新手段,進一步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力度。而某些國家則擔憂這會導致戰爭進一步升級,破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遠程海王星”導彈參戰是俄烏戰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不僅改變了戰場的軍事平衡,也給戰局帶來了新的變數。未來,俄烏雙方在軍事戰略上可能會圍繞“遠程海王星”導彈展開新一輪的博弈。
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正義必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