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市場環境下,應采取低吸潛伏的策略,或參與最強勢的方向以尋求趨勢性機會。當前A股市場處于震蕩行情,交易難度極大,關鍵在于生存技能的比拼。
股市交易本質上是對預期的博弈,需具備先手優勢,避免在盤中追漲。追漲并非長久之計,盤中的價格波動往往是先手出貨的機會,后手應以低吸潛伏為主。
近期,我結識了一位在龍虎榜上頗具聲望的大佬,他的投資風格偏向于低吸,專注于市場中最強板塊。這些板塊通常具備領軍特質,漲幅顯著。他傾向于在強勢股回調至5日和10日均線附近時進行低吸,以博弈反彈行情。
他的操盤流程展現了其敏銳的投資能力。實力可以說是抓妖的締造者!想在市場抄作業躺贏的或者是虧損較多著急回血的朋友可以去關注一下這位大佬的實盤公眾號,關注及時的朋友都或許能同步跟著踩準節奏。
文 | 余飛
01
江蘇,常住人口零增長
這是江蘇省新世紀以來,常住人口首次出現零增長。
3月15日,江蘇省公布了2024年統計公報,其中關于人口數據顯示: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26萬人,與上年末持平。
也就是常住人口零增長。
對于這一結果,我們早就有心理準備,只是沒想到,作為經濟第二強省的江蘇,人口臨界點會來得這么快。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江蘇省統計局
目前公布常住人口數據的11個省域地區,3個有人口增量,1個持平,7個人口減少。
其中與江蘇同處長三角的浙江,目前位居增量榜單第一位,仍有43萬常住人口增量。而且,浙江下轄的11個城市,全部實現人口正增長。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
相比之下,江蘇就顯得遜色很多。
關鍵問題來了:
第一,七普數據顯示,江蘇省2010年至2020年十年間常住人口增加了608.7萬人,平均每年增加60多萬人,為何在近三年增量下滑這么快?
第二,同處長三角,江蘇的常住人口增量為何明顯弱于浙江?
江蘇這幾年的經濟發展勢頭不比浙江差,去年江蘇GDP增速5.8%,浙江為5.5%。江蘇的GDP規模正在不斷逼近第一強省廣東。
此外,江蘇十三太保也個頂個的能打,為何人口增量會明顯跑輸浙江?
02
老齡化、少子化困住了江蘇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各省市面對的共同問題。
比如這幾天發布了鼓勵生育大招的呼和浩特,其出臺背景之一,便是呼市所賴以虹吸的大盤內蒙古自治區常住人口已經負增長了。
還有過去三年人口減少量超百萬的河南、黑龍江兩省,以及三年減少了90萬人口的山東,都陷入了人口困局。
還有去年一年人口就減少了20多萬,位居全國各城市人口減量榜單首位的重慶。
2024年各省的數據尚未完全公布。以2023年的數據來看,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有20個人口陷入了負增長。
這些局面的演變都是全國人口三連降的結果。
其背后的直接因素是出生人口持續下滑,并低于死亡人口。
盡管去年出生人口出現了增長。
2024年出生人口954萬,死亡人口1093萬人。
不過,出生人口在龍年迎來了逆轉,相較于2023年增加了52萬人。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其中因素本號也分析過。
2023年隨著疫情結束,補償性結婚潮出現,致使2023年結婚人數上升至768萬對,相比于2022年增加了84.5萬對。
與此對應,2024年出生人口954萬人,相比2023年增加了52萬人。
然而,2024年的數據,再次創下45年來新低。
民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結婚對數610.6萬對。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民政部、國家統計局
結婚對數是出生人口的函數,或者說直白的,結婚對數直接決定了出生人數。
2023年補償性結婚潮讓新生兒人數久違地增加了,那2024年結婚人數創下歷史新低,便意味著2025年的新生兒人口,可能會出現更大幅度的下滑。
全國已然如此,江蘇常住人口出現零增長乃至往后的減少,都不足為奇了。
那么,為何浙江和廣東的常住人口增量還不錯呢?
廣東的優勢在于敢生,廣東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出生人口榜榜首。浙江的優勢在于,藏富于民的發展模式和民營經濟挑大梁的局面增強了其人口虹吸能力。
這兩點,江蘇一個都沒占到。
換句話說,作為經濟第二強省的江蘇,相較于廣東、浙江其人口率先零增長,直接原因在于老齡化、少子化的困擾。
少子化方面,江蘇的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
從江蘇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1990年江蘇省的出生率就見頂,當年的出生率高達20.54‰,進入新世紀則跌破了10‰。
2023年只有4.81‰。
來源:江蘇省統計局
2024年全國出生人口實現同比增長的背景下,江蘇省的出生率也出現了反彈,為5%,不過仍低于死亡率。
從數據還可以看到,自2021年開始,江蘇省的自然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開始負增長。2021年自然人口減少1.12萬人,2022年減少1.81萬人,2023年減少2.74萬人。
2024年沒有直接公布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僅公布了出生率和死亡率:
全年人口出生率5.0‰,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長率-2.5‰。
這意味著,江蘇省去年仍有外省人口流入,只是自身的出生人口低于死亡人口,最終導致常住人口零增長。
江蘇省的這一出生人口和出生率,相比于最敢生的廣東,簡直不夠看。
由于廣東尚未公布2024年統計公報,所以仍沿用2023年的數據來對比。
2023年廣東出生率8.3‰,位居全國8位。同期的江蘇出生率只有4.81%,位居全國倒數第6。
江蘇省的出生率低,與其人口結構直接相關。
江蘇省已經是重度老齡化地區。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 布的 《中國統計年鑒2024》顯示:
全國已有19個省份步入中度或重度老齡化,包括遼寧、上海、重慶、黑龍江、吉林、四川、江蘇、天津、山東、湖北、湖南、河北、安徽、北京、內蒙古、浙江、陜西、山西及河南。
江蘇老齡化率位列全國第7位,上海位列第2位。
老齡化程度高,年輕化率必然低,出生率低也就順理成章。
所以,我們看到,老齡化率高的東北地區,上海、江蘇、天津等地,都是出生率低的地區。
03
江蘇,該出大招了
面對日益走低的出生率,面對常住人口即將負增長,江蘇其實也早就采取了行動。
比如,早在2023年,江蘇省就放開了除南京、蘇州市區的戶籍限制: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省(南京、蘇州市區除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確保外地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統一。南京、蘇州市區進一步完善積分落戶政策,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連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鼓勵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功能定位,區分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
開啟了搶人模式。
老齡化率高,生育率不足,只能依靠搶人來獲得新鮮血液。
除了吸引省外新鮮血液外,江蘇當下最迫切的,應該是增強自我造血功能,也就是發布超強力度的鼓勵生育措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點題:
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呼和浩特前兩天已經祭出了大招:
第一,生育一孩一次性發放育兒補貼10000元;生育二孩發放育兒補貼5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發放,直至孩子5周歲;生育三孩及以上發放育兒補貼10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發放,直至孩子10周歲。
第二,在義務教育階段二孩入學“幼隨長走”、“就近擇優”,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學可在全市自由選擇。在小學起始年級試點取消入學戶籍限制,自有住房人員與房戶一致人員享受同等待遇。放寬小學入學年齡,在當年滿6周歲的適齡兒童均可登記入學。
呼和浩特如此誠意拳拳,接下來壓力就給到了江浙滬和廣東這些富裕省市。
當然,當下無論出臺何種鼓勵生育措施,都無法改變人口下降趨勢,頂多只能延緩。
從全球大趨勢來說,年輕人的世界觀、婚戀觀已經改變,出生率下滑是大勢所趨,很難扭轉。
就連一向自詡勞動力優勢的越南,也出現了生育率急速下滑。
我們還能看到,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歐洲等地區都是鼓勵生育,但都沒有扭轉。
但這些地區并沒有因為無法改變就沒有繼續鼓勵生育。
我們當下太需要鼓勵生育了,太需要減壓降負。
客觀來說,當下的中國年輕人婚戀觀、生育意愿轉變,雖然有時代進步、文明程度上升等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壓在年輕人肩頭的新三座大山,也即住房、教育、醫療。
育媧人口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的平均養娃到18歲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韓國。
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均養娃成本可能不是最大,但壓力絕對是全球前列,畢竟韓國雖然成本最大,但收入比我們高很多。
分省市來看,養娃壓力最大的是甘肅,養大一個娃到17歲,需要耗費一個家庭16.2年收入,相當于每年的家庭收入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了。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育媧人口、國家統計局
三座大山,讓年輕人對結婚和生育望而卻步。結不起婚生不起娃,是導致結婚率與出生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