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痛經體驗的女性不在少數,那種難以言表、經久不衰的痛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而子宮內膜異位癥是痛經的元兇之一,它是一個慢性疾病,甚至可能影響未來受孕,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簡稱內異癥,顧名思義,指有活性的子宮內膜長到了子宮腔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這些異位生長的子宮內膜會隨月經周期而變化,卻不能像正常的子宮內膜能夠脫落排除體外,久而久之,出現一系列相關癥狀——例如最常見的痛經。
南昌貢方堂中醫婦科專家陳順濤表示,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典型的癥狀,呈繼發性伴進行性加重,常于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經期第1天最劇,以后逐漸減輕,至月經干凈時消失。
在生育方面,患者不孕率高達40%,這是因為盆腔微環境改變、免疫功能異常、卵巢功能異常等,影響了精卵結合、輸送以及胚胎著床。
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性交不適、月經異常,如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情況。
中醫怎么治痛經?
痛經是女性常見的病癥之一,其主要發病因素包括生活不規律、情緒波動或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的侵襲等,同時也與個體體質的強弱、月經前后人體氣血的特殊生理變化密切相關。
中醫方面,通過中藥內服調節體質,同時取特定穴位配合藥物以達到緩解痛經的目的。常用的中醫外治法有:中藥外敷、針刺治療、推拿按摩、拔罐等。
一般痛經急性期常用針刺特定穴位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中藥外敷方選行氣止痛之藥,通過外敷直達痛處,臨床治療氣滯血瘀、寒凝血瘀的痛經患者,效果顯著。
痛經預防性治療可在經前1周左右口服中藥,并配合推拿按摩、拔罐等治療方式。
同時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可有效緩解痛經。
針對子宮內膜異位性痛經腎陽不足、寒凝血瘀的病機,提出溫腎散寒活血為基本治法,分期論治,經前期及經期側重止痛,經后期側重消癥。
胡蘆巴丸合失笑散
組成:胡蘆巴15 g,巴戟天15 g,吳茱萸5 g ,小茴香10 g,川楝子10 g,生蒲黃12 g(包煎),五靈脂12 g,續斷15 g,川牛膝15 g,烏藥15 g。
胡蘆巴丸和失笑散均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胡蘆巴丸具有溫腎祛寒之功,可治療腎經虛冷、疝氣等;失笑散活血化瘀、散結止痛,主治瘀血阻滯證,此二方合用既溫腎陽而祛寒止痛,又化瘀血而散結消癥,助寒瘀得除,則痛自止。
醫案
患者,女,27歲。
主訴:經行腹痛6年余,劇烈痛經1天?;颊?3歲月經初潮,平素月經規律,周期28~30天,經期5~7天,量中等,色暗,夾有較多血塊,經期前兩天小腹墜痛明顯,呈進行性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及臀部,得溫痛減,月經前2天常需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止痛,平素怕冷,小腹、腰臀及手腳冰涼。
西醫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
中醫診斷:痛經,癥瘕(腎陽不足、寒凝血瘀)
治法:溫腎散寒、活血止痛
處方:予胡蘆巴丸合失笑散加減。
胡蘆巴15 g,巴戟天15 g,吳茱萸5 g,小茴香12 g,川楝子10 g,生蒲黃12 g(包煎),五靈脂10 g,續斷15 g,川牛膝15 g,烏藥15 g,益母草15 g,桂枝10 g,細辛3 g,莪術10 g,王不留行10 g,丹參10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雞內金15 g,佛手10 g。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溫服。
二診:自訴服湯藥后小腹墜痛較前明顯減輕,未服用西藥止痛,小腹怕冷、腰臀及四肢涼減輕,月經5天結束,血塊較前減少,乏力、納食好轉,眠可。
后患者堅持服藥調理三月余,電話隨訪月經規律,痛經未復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