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1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內,一位身著和服的日本婦女突然跪倒在地。她顫抖著握住眼前白發蒼蒼的老者雙手,用生澀的中文喊出:"爸爸,我來看您了!"
這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是已到了耄耋之年的聶榮臻元帥,只見他眼眶濕潤,輕撫著這位中年女子的頭發:"好孩子,終于找到你了..."
而在場的中外記者更是瘋狂按動快門——這張震撼世界的照片,第二天登上《人民日報》頭版,更引發日本《讀賣新聞》頭版頭條驚呼:"戰火父女四十年后重逢!"
這個讓開國元帥牽掛半生的"日本女兒"究竟是誰?這段超越仇恨的親情背后,藏著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
一切要從1940年開始說起,為了應對日軍推動的“囚籠政策”,我軍發起了“百團大戰”戰役,在不到半年的“百團大戰”期間,我軍跟日軍爆發了不下上千次戰斗,重挫了當時日軍本部的計劃,振奮了全國的抗日信心。
也正是在百團大戰期間,我軍在突襲井陘礦區后,從廢墟中救出了兩個小女孩,其中一個已經到了能記事的年紀,另一個則還在襁褓之中,而這個能夠記事的孩子,就是文章開頭的美惠子。
日本當時國內已經犯下了諸多的惡行,但畢竟是兩個孩子,而且他們的父母很可能都已經死去,更何況是有著嚴格紀律的我軍,因此戰士們還是決定上報這條消息,而聶榮臻元帥也是下達了相關的指示,那就是帶著孩子回到軍區。
剛經歷了戰火失去了雙親,又馬上被一堆口音語言不同的軍人帶到了陌生的地方,這讓兩個孩子無疑充滿了緊張跟不安,好在聶帥的出現很快打破了她們不安的內心。
在見到兩個小孩后,聶帥就像一位慈祥的父親,盡管當時因為戰爭期間,物資十分緊張,他還是從自己的給養中擠出了一些“好東西”給這兩個小女孩,并安慰起了她們,這一幕被當時的隨軍記者照了下來,也為后來聶帥找到美惠子留下了伏筆。
有聶帥的安慰,再加上戰士們的照顧,兩個小女孩也是放下了戒心,盡管還有語言不通這個影響,但是她們儼然已經習慣了軍區的生活,戰士們也習慣了這兩個孩子的存在。就是在這種時候,聶帥卻做出了一個誰都沒想到的決定:把兩個孩子送回日本!
這個決定一下,軍區瞬間炸開了鍋,無論是喜歡這倆孩子,還是討厭她們的,都無法理解聶帥這個決定。
但實際上聶帥也是深思熟慮過后才定下了決心,畢竟這里是前線,保不齊哪一天炸彈就在面前爆炸,為了讓兩個孩子好好長大,送回日方,讓他們送回日本無疑才是正確的。
面對某些人放虎歸山的說法,聶帥更是拍著《日內瓦公約》道:“孩子不是武器!”為了讓日方接受接受兩個孩子,他更是親自書寫致日軍公開信“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必當為人類永久和平血戰到底!”
1940年的一個凌晨,在穿越三重封鎖線后,挑夫李華堂冒死將兩個孩子跟親筆信送到了日軍控制區,美惠子也被她的伯父帶回了日本,過上了平和的生活。
在這之后的幾十年里,聶帥雖然一直在心里惦記著這個自己曾經“收養”的女兒,但彼時的中日未曾建交,加上戰后的中國百廢待興急需治理,因此聶帥也只能將這件事埋藏在自己的心里。
直到1972年中日成功建交,在建交后的第一時間,聶帥也是第一時間讓人在日本打聽起了美惠子的消息,但因為當時語言不通的因素,導致記錯了美惠子的名字,令這次尋找沒有結果。
好在之前的隨軍記者曾拍下過她倆的合照,而且至今保存完好。在知曉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后,《解放軍畫報》當即發表了一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引得日本媒體紛紛轉載。
而當時已為人婦的美惠子,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當初救了自己的就是聶榮臻元帥,這么多年以來,她一直對這個曾救過自己的“中國父親”念念不忘,如今終于有了他的消息,美惠子當即下定了決心,她要來中國,找自己的“爸爸”。
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1980年7月14日,時隔四十年的時光,當初的孤女跟將軍再次相逢,不同的是,當初的孤女已經為人父母,而將軍已到了耄耋之年,但盡管如此,當初的那份感情并沒有褪色,反而經歷過時間醞釀愈加深厚。
為了這一次的相見,美惠子特意準備了一份“禮物”,只見她打開隨身攜帶的卷軸,上面赫然寫著“中日友好萬古長青”這幾個大字,這無疑是對聶帥最好的禮物,在場的記者紛紛拍照記下了這一幕,而當這一張照片登報后,更是有不少老兵致信到報社,說他們欠中國一個世紀的道歉。
這一次的重逢不是美惠子訪華的終點,在隨后的時光中,她仿佛承擔起了和平的重任,在中國,她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種下櫻花樹,為二戰中日軍的罪行進行懺悔。她推動重慶江津與宮崎都城市之間的關系締結。她帶著自己的外孫女拜謁聶帥墓,對聶帥訴說將會繼續守望中日和平。
在日本,她跟丈夫開的小店成了“民間大使館”接待了4位數的中國游客,盡管日本右翼分子一直進行威脅,但她始終未曾卸下聶帥的照片,在接受日本《朝日新聞》采訪的時候,她說過,聶爸爸給的梨子,比任何子彈都有力量,而守望中日和平也是她活著的意義。
如今國際局勢風起云涌,我國跟日本之間的關系在某些國家的推動下更是緊張,但就像聶帥對美惠子所期望的那樣,我們始終希望中日之間不會再爆發那樣的戰爭,正如美惠子所說,善良應該比子彈更有力量。
參考資料:
1·重慶政協報《學黨史·讀原著 | 聶帥救孤》2021.08.24
2·人民日報《戰時悲喜事 今日美穗子》2005.07.01
3·中國新聞網《聶榮臻救助的日本“女兒”美穗子再話恩情》2005.08.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