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以來,安順市已有78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傳統村落蘊藏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景觀,是農耕文明留下的寶貴遺產。
近年來,安順市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傳統村落保護為核心,積極探索傳統村落活化利用路徑,推動傳統村落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讓古老村落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修舊如舊 傳統建筑原汁原味
依山傍水,層層疊疊的石屋錯落有致。在距離黃果樹大瀑布僅有5公里處的傳統村落石頭寨普叉村,有一家精品度假民宿——匠廬·村曉,整體占地面積70畝,共有38間客房,完整保留了安順布依族建筑風貌和村落文化,被譽為“小而美的避世民宿集群”。
匠廬·村曉民宿
誰曾想,這處精品民宿是由66棟老舊房屋改造而來。20多年前,當普叉村最后一戶人家搬走之后,村里很多老房子便被荒置起來。當匠廬團隊尋找到這個被遺忘的村落時,便下決心對房屋進行改造,期望讓這個古老的村落煥發新的生命力。
當初匠廬團隊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反復研討,決定一棟一設計,一比一復原建筑和村落小路,還聘請了曾經的房主回來一起參與修復,為了保護村寨錯落之美,沒有使用大型機械,139個石匠、木工、泥瓦工,平均年齡超過60歲,用最傳統的做法和民間工藝精雕細琢,完成了村落的修舊改造。改造之前,這些古老建筑各家不盡相同,所以每個房型都是在原始建筑上做針對性的設計,這就意味著入住不同的房間,就能得到不一樣的體驗。
走進西秀區七眼橋鎮本寨村,石頭砌成的建筑古樸而典雅,村內碉樓聳立,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歷史來到600年前的大明朝。古村內近百棟古老建筑,包含了27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7座高層碉樓。
本寨村“四知堂”
“作為擁有600余年的古老村寨,我們通過強化保護修復與文化傳承,吸引游客前來參觀屯堡建筑,了解屯堡文化。”本寨村黨支部書記金柏益說,本寨村一直致力于現存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對原有廉政教育基地“四知堂”進行改造升級,同時爭取到廣州南沙資產經營集團對口幫扶資金87萬元,打造文化驛站,加強兩地文化交流與旅游優質資源對接,豐富村里的旅游業態,積極把屯堡文化資源轉變為鄉村旅游新動能。
安順市秉持“保護優先、活化利用”的理念,通過“修舊如舊”,高蕩村、云山屯等村落重現了石砌城墻、江南雕刻等文化元素,更打造出“匠廬·村曉”等18家精品民宿,讓古建筑“顏值”與功能并存。
鄉土鄉愁 活態傳承煥發生機
傳統村落的生命力不僅在于建筑,更在于文化的傳承。
走進西秀區大西橋鎮九溪村,這里不僅是全市最大的屯堡自然村寨,更被譽為“屯堡第一村”。屯堡地戲,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這片土地上歷史與文化的生動載體。
九溪村地戲表演
在九溪村,屯堡地戲隊員多達百余人,地戲傳承人顧家順就是其中之一。顧家順從9歲開始,便跟著爺爺學地戲。2013年至今,顧家順一直致力于推廣地戲進校園、進鄉村、進景區等工作,他自費為村里的孩子購買了面具、服飾,此外,還組建成立了安順大屯堡地戲演藝團,成為傳承和弘揚安順地戲的重要舞臺。
近年來,安順市積極推動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深入挖掘傳統村落的經濟、社會與文化價值,通過建檔案、修村志、培育特色文化傳承人等方式深挖鄉愁文化,打造文旅融合的“活化牌”,初步構建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長效機制,讓傳統村落重現魅力。
文旅融合 古村發展底氣足
2月19日,《人民日報》第四版關注鎮寧自治縣傳統村落高蕩村,以《布依石頭寨 美景引客來》為題,報道了高蕩村打造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讓昔日古村落吃上了“旅游飯”。
青山環繞的高蕩村
高蕩村充分挖掘布依族民族文化資源,依托古村落民族文化旅游,有效延伸產業鏈。村內許多村民開起了燒烤店、農家樂餐館、民宿、購物小超市等,有效促進了本地村民創業、就業。同時,還引進專業旅游有限公司入駐,進行規范化管理,提高景區知名度,推進高蕩村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走進平壩區天龍鎮天龍村,沿村道而行,石頭建筑接連映入眼簾,村民們身著鳳陽漢裝、長發挽髻,共同構成天龍屯堡特色景觀。
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在吸引著游客的目光,有人舉起手機拍照留念,有人駐足演武堂聽一場非遺地戲……古老的屯堡文化讓游客們沉浸其中。
“來我們村的游客越來越多,有些村民開了農家樂,有些村民銷售本地特色農產品,還有一些開設了民宿,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滋潤。”天龍村村支書何忠金介紹,天龍村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豐富旅游業態,充分挖掘屯堡文化遺產的內涵特色,利用演武堂進行地戲表演,打造“沉浸式+”體驗,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游玩,促進村民增收。
格丼村大河苗寨
黃果樹旅游區石頭寨村打造蠟染風情街,在蠟染工坊,游客能夠親身體驗蠟染技藝的獨特魅力;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家屯村春季賞油菜花、夏季體驗屯堡旗袍旅拍,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屯堡文化;紫云自治縣格凸河鎮格丼村,挖掘民族特色文化,開展獨具特色的苗族風情表演,更有刺激的“蜘蛛人”攀巖項目,為游客們帶來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峭壁芭蕾”表演……
傳統村落的底氣,源于文化根脈與創新基因的共生。當前,安順市積極盤活傳統村落資源,從“修舊如舊”的建筑保護,到活態傳承的文化賦能,再到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旅游,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在安順的一個個古村落已然成真。
來源:安順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