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據傳,中歐建交50周年峰會將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為此,歐盟特意向我國發出邀請,展示對華最高期待,想要和我國深化關系。
但是,讓歐盟沒有想到的是,我國沒有立即回應歐盟的邀請,而是告知歐盟官員,對即將與歐洲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舉行的會談,中方在人選上另有安排。
我國宣布“在對歐會談人選上另有安排”,一方面說明近期中歐關系面臨的挑戰很多,我國必須在人事安排上重新作出部署,另一方面說明歐盟確實有挑釁我國紅線的地方。
具體來說,我國在對歐會談中,重新作出人事部署,離不開三件事。
第一件事非常嚴重,那就是在剛剛結束的G7外長會上,G7外長對外聯合聲明中,談及臺灣問題,自始至終沒有提及一中政策,而是支持臺島有意義適當參與國際組織,反對單方面武力或者脅迫改變現狀。
與去年的G7外長對外聯合聲明,今年的G7聲明挑釁我國意味更足,特別是一中紅線,所以我國為什么要給歐盟好臉色,特別是G7國家中不少都是歐盟國家。
第二件事同樣不一般,那就是在美歐面對貿易糾紛,大打貿易戰的時候,無論是歐盟外長,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都沒有想著直面美國,而是企圖將禍水東引,提醒美國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中國身上,中國才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而不是歐洲。歐盟如此做法,我國自然要謹慎對待歐洲。
特別需要提及的是,歐盟外長卡拉斯明確對外表示,美國威脅對法國和歐盟其他國家的葡萄酒、香檳和其他酒精飲料征收200%的關稅,這是跨大西洋貿易戰的最新升級。而在一旁笑著或看著的人是中國。美國與歐洲的貿易戰確實讓中國獲益。這就是赤裸裸的以鄰為壑。
第三件事、在新能源電動車領域,歐盟沒有任何改變,還是執意想向我國追加關稅,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策略,所以,我國需要重新審視與歐盟的關系。
對于我國的表態,外媒認為,面對歐盟展示的新期待,中國回應比較謹慎,甚至有點兒“冷淡”,仿佛有降格處理的味道。
對此,我們想說,我國是不是降格出席中歐建交50周年峰會,不得而知,外媒只是捕風捉影。但是在中歐關系上,歐盟想要進一步深化與我國的關系,必須拿出誠意來,而不是做表面文章,特別是在臺灣問題,中歐經貿上,歐盟絕對不能開歷史倒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