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的“無籠好雞”廣告成為網絡熱議話題,與其說是和老對手互懟,倒不如說是想靠“整活”改變形象,努力去掉網友貼上的“中年危機”標簽。
高端的商戰往往都是樸實無華的——這句被反復驗證的網絡熱梗,忽然之間又沖進了互聯網的熱搜榜,成為廣大網友的快樂源泉。
這場突然走紅的商戰,主角不是霸道總裁,而是一只非籠養方式養殖的白羽雞(Cage Free Chicken);商戰的當事方,則是麥當勞和肯德基這對老牌冤家。
麥當勞和肯德基,又雙叒“打”起來了。(圖/視覺中國)
最近,為了爭誰家的炸雞才是“正宗好炸雞”,這對快餐界知名“純恨CP”,不惜在線上線下大打出手。
先發起挑戰的是麥當勞。
為了標榜自家無籠養殖的白羽雞品質優良,麥當勞用一張碩大的CFC海報進行宣傳,成功讓全國網友“走過了還要退回去看一眼”,順便把自己送進了話題中心。
而這張CFC海報廣告最大的看點,就是文字和風格跟肯德基的“KFC”高度相似,且總“不經意”地出現在肯德基門店附近,被視為麥門對山德士上校的“貼臉開大”。
肯德基的反擊也來得很快,新海報在“KFC”的“K”上加下劃線,強調其炸雞的經典美味及手工裹粉的特色。此外,肯德基還推出29.9元的十翅桶促銷活動,暗諷麥當勞炸雞“無鱗片”(即沒有裹粉現炸工藝)。
最接地氣的商業競爭,也激起了全國網友的討論和玩梗。有人套用奧斯卡獲獎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片名來形容這場“較量”:“沒想到電影劇本居然成了商業博弈的現實。”
巨頭之間的營銷暗戰成為熱議話題,有人認為是價值觀博弈,有人認為是快餐行業競爭白熱化的縮影,還有更多人提及了麥當勞在中國的“35歲危機”,以及對成為“落寞中年人”的抗拒。
顫抖吧山德士上校,
外面全是麥當勞叔叔
紅色背景上+白色斜體的“CFC”,因為和肯德基“KFC”的品牌標識太過相似,令不少人誤以為那是肯德基又在狂推吮指原味雞全球熱銷85年的營銷活動。
但你若停下仔細看一眼,很快便會發現海報旁邊還有一扇虛掩的“金拱門”,以及為CFC配上的釋義——“無籠好雞,就在麥當勞”。
廣告越投越多,很快有人發現麥當勞鋪設廣告的位置別有心思——刻意放在肯德基門店附近的公交站,還安排了若干只白羽雞玩偶到廣告牌附近“快閃”。
吃瓜的樂子人看罷笑得合不攏嘴,一邊調侃“麥麥又玩嗨了”,一邊順手把戰況發到肯德基的社交平臺評論區。
“用你的形式寫我的活動”,吸睛率和好笑度雙雙100%。(圖/小紅書截圖)
而在線上,麥當勞以“無籠好雞”為名發起互動,顧客領劵后,只需要“帶上CFC三個字”,就能到麥當勞餐廳領1塊免費的麥麥脆汁雞。
至于“CFC”三個大字,你是路上拍一個,自己寫一個,用薯條拼一個,還是拿KFC包裝盒“爆改”,那就全憑腦洞了。
網友的“CFC二創”。(圖/小紅書截圖)
網友玩得不亦樂乎,肯德基也很快下場 “雞戰”。
肯德基隨后發布的廣告里,除了給自己的品牌正名,還直接用“好炸雞自有答案”的slogan回懟,并不忘加上“有鱗片”“餐廳手工裹粉”等限定詞語,說白了就是要強調肯德基的炸雞絕對不是預制——2024年1月,有網友曝光部分麥當勞餐廳售賣事先在工廠統一裹好粉的炸雞,口感大不如前,被不少“麥門”信徒吐槽。
這還只是肯德基的“反攻”第一步。
很快,肯德基便如法炮制,開始在麥當勞門店周圍打廣告,還租用卡車在各大城市的麥當勞門店前來回巡游。肯德基甚至重新請出了早已隱退多時的前吉祥物“奇奇”,安排其前往麥當勞鋪設的CFC廣告海報前“踢館”。
“任何一間麥當勞都不能放過。”(圖/小紅書截圖)
眼看著肯德基就要反攻取勝,沉寂在社交平臺里的各大門派坐不住了,紛紛搬出“×FC”的換頭文學。原本刀光劍影的商戰瞬間變成“一方有難,八方添亂”的歡樂喜劇人現場,讓一眾網友看罷直呼過癮:“笑死,就喜歡這些爛梗。”
網友開發的“FC宇宙”。(圖/小紅書截圖)
“麥門”刷存在感,
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有媒體向麥當勞中國詢問,得到的回復是“這是一個正常的促銷活動”,并非刻意給對手“貼臉開大”。只不過商戰劇情熱度未減,麥當勞又被網友們推上了熱搜。
今年3月初,有博主發圖比較2009年和2025年同一家麥當勞門店的裝飾變化:2009年門店的裝修風格活潑可愛,但16年后卻變成了色調黯淡的極簡風。
前后反差極大的店容店貌,也讓網友感嘆麥當勞似乎變成了“沒有情緒的中年人”。
從活潑可愛到極簡黑白,同一門店的畫風反差極大。(圖/新浪微博截圖)
作為回應,麥當勞在官方微博里發文稱“?我情緒挺好的呀”,并配上一張用番茄醬“嘻嘻”回應的脆薯餅梗圖,同時在評論區里表示“喜歡吃麥當勞的人心情差不到哪里去”——快不快樂另說,在線營業還是很勤奮的。
麥當勞:“我不是,我沒有。”(圖/新浪微博@麥當勞)
沒錯,麥當勞這段時間確實很賣力在營業。除了投放極具傳播度的CFC廣告,麥當勞還在變著花樣給產品升級,先是將鮮煮咖啡全面升級為鮮萃咖啡,其后還安排原本只在早餐時段售賣的脆薯餅全日供應半個月。
前者引起的討論度平平淡淡,但后者激起的反響度突破屏幕。
特別是在“麥門”信徒眼里,全日售賣的薯餅就是讓打工人回血的力量源泉——在麥當勞的社交平臺里,“擬人化”的薯餅憑著“最強打工人”的人設,成為能見度極高的顯眼包,也是普通人做夢都想擁有的“職場嘴替”。
薯餅是打工人的“職場嘴替”。(圖/新浪微博截圖)
麥當勞今年推出的定制版“永遠的好朋友BFF”廣州地鐵一日票,在“麥門”信徒心中同樣人氣爆棚,還吸引了不少票卡愛好者。
不少地鐵車站的自動售卡機前排起了長龍,“全都是買這張一日票的人”。更有瘋狂的“麥門”信徒為了搶在黃牛之前拿到票卡,天還沒亮就蹲守在發售車站門口。
聯名一日票“一票難求”的情況,甚至還吸引了當地媒體前去調查。(左圖/小紅書截圖;右圖/微信視頻號@DV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被吐槽像中年人的麥當勞,確實沒有真正“童心泯滅”。其去年兒童節前后推出的“麥麥對講機”,就深得年輕人歡心,也引發過一場現象級的“瘋搶”熱潮;更早之前,為了紀念麥樂雞誕生40周年,麥當勞推出的麥樂雞形狀的俄羅斯方塊游戲機,同樣一開賣即售罄。
在海外,麥當勞還與Crocs、Palace、Verdy等品牌聯名,建立自己的“時尚帝國”,更曾被《紐約時報》貼上此番標簽:“麥當勞對時尚的野心正在變大。”
腹背受敵的發展之路
看起來,似乎隨便一個與麥當勞有關的周邊,都能成為炙手可熱甚至“秒沒”的爆款。
這其中既有營銷策略背書,也有2022年末突然興起的“麥門”文學加持——這些由網友改編的0成本、高參與度的“文學”作品掌握了流量密碼,在互聯網世界瘋狂傳播。
甚至還有網友將“麥門文學”寫成了表白信,得到麥當勞小編的贊許。(圖/新浪微博@麥當勞)
也許是看到了流量,在此之后麥當勞也開始進入年輕消費者的語言體系中,變得越來越有梗。去年短劇風吹遍全網之后,麥當勞更與“行業冥燈”童漠男合作推出《重生之我在麥當勞修煉魔法》的8集短劇,換著花樣吸引年輕人眼球,順便擺脫自己“沒有情緒”的中年人形象。
這背后與麥當勞增長乏力的業績有一定關系。麥當勞最新的財報顯示,2024年麥當勞全球全年總營收同比僅增長2%,與此前三年間同比增長21%、6%與10%的營收業績相比略顯突兀。
具體到同店銷售額,2024年麥當勞在全球范圍內的同店銷售額下降0.1%,其中中國所在的國際特許經營市場更是下滑0.3%。
麥當勞財報顯示,2024年總營收僅同比增長2%,凈利潤同比下降3%。(圖/視覺中國)
一個事實是,西式快餐賽道上入場競爭的對手越來越多,且門店數量也力壓麥當勞一頭。麥當勞在中國的門店數量目前為6820家,但老對手肯德基在華已坐擁1.1萬家門店,且比麥當勞更早進入到三、四線城市,更早實現中國市場本土化。
新近崛起的國產品牌塔斯汀與華萊士擴張速度則更快,目前的門店規模已分別在8000家與2萬家,早就將麥當勞甩在了身后。
盡管對中國市場仍然抱有信心,但面對腹背受敵的市場環境,麥當勞必須繼續“折騰”。除了一系列引起話題度的營銷事件之外,麥當勞今年計劃在中國新開約1000家餐廳,占全球拓店目標接近50%。
拓展門店的計劃很宏大,但麥當勞在銳意進取的時候,也得分出精力,顧好門店的服務水準——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吐槽部分麥當勞門店的桌面上全是無人收拾的垃圾,店內總是有股臭臭的味道,“一張可以坐的桌子都沒有”,引發消費者對麥當勞降本增效的猜測。
不少網友吐槽麥當勞門店越來越臟,有人質疑是麥當勞“降本增效”惹的禍。(圖/小紅書截圖)
很難說,麥當勞能否靠“造梗”,將營銷流量轉化為下單銷量,并借此持續提高品牌聲量。但可以預見的是,麥當勞和肯德基之間的相互較勁,只要網友樂于圍觀和參與,對粉絲基礎深厚的雙方來說,都未必是一件壞事。
3月10日,麥當勞借著“派DAY”年度社交媒體粉絲節之際,召集“麥門”信眾在3月14日國際圓周率節當天,吃派致敬古代數學家。
只不過,很快有網友發現,“麥門”的年度營業慢了一步。肯德基已經在兩天前率先“動手”,掀起了另一場與“派”有關的商戰:“今天不聊π,我們只吃派。”
新的商戰又開始打響了。(圖/小紅書@麥當勞、@肯德基)
編輯 安菲爾德 題圖 《一一》 校對 遇見 運營 馬社力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