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麥琳忽然在社交平臺發布千字長文進行道歉。此前她因綜藝節目《再見愛人4》聲名鵲起、爭議纏身,這次發文是她第一次進行公開回應。
文章中,麥琳先是交代了她和李行亮的婚姻背景。兩人從2008年相戀開始,至今已有17個年頭。長期擔任全職主婦,導致麥琳逐漸與社會脫節。她知道自己的婚姻存在問題,加《再見愛人4》的初衷也是解決婚姻問題。
節目播出后,麥琳卻遭遇了困境?,這大概是她始料未及的。對于網友指控的“大鬧節目組”“打架”“衛生問題”,她是不認同的,但又無從解釋。這段時期,她承受了嚴重的心理壓力。
同時,麥琳也對自己進行了反思,意識到了自己在節目中的一些行為的確不妥當,比如“熏雞事件”。在不斷的自我疏解中,她悟出了“把接受負面評價作為修行契機”的心理調節方式。
難能可貴的是,在經歷了這場風波后,麥琳依然保持了對生活的熱愛。她有自己的個人提升計劃,減肥、學舞蹈、寫作、練習表達、打扮自己,都是自我改造的一部分。
《再見愛人4》結束時,麥琳和李行亮選擇繼續維系婚姻。此次發文,麥琳再次強調了兩人的相互扶持:“他最難時我陪伴,我低谷時他支持。”
麥琳還在文中提到了有組織網暴行為,有網友向她透露了“群組策劃抵制”的內幕,她參加的節目的品牌方也遭到了抹黑。
當然,文章的重點之一還是道歉。
此外,她還提出了一些社會性的倡議,?呼吁家庭主婦群體關注到自己的價值,倡導已婚女性不被婚姻身份限制、活出自我。
最后,麥琳表達了正面網絡暴力的決心,“我問心無愧,我只想好好活著”。
?總體看下來,在從家庭主婦到公眾人物的身份轉變過程中,經歷網絡暴力沖擊后,麥琳通過自我精神內核的重建已經實現了心理蛻變,并且現在試圖用個人的遭遇給家庭主婦群體提供一些啟發。
對此,有網友發出了疑問:“為什么你要道歉?像包貝爾婚鬧上的柳巖一樣出來道歉。錯的是他們。”
還有網友把鍋甩給了節目組:“芒果臺的剪輯有一定責任,節目組為了博流量做話題,容易被帶節奏自認為正義感滿滿的網友們,共同營造了一場場互聯網時代的網暴。”
的確,當網友的評判模式從“評價節目”轉向“審判個人”,甚至發展成有組織的群體攻擊,已經變成了的一種情緒宣泄。這種“道德圍剿”往往不在意攻擊的由頭是否屬實,而更像是一種虛擬權力支配的游戲。
當“用吃過的骨頭煲湯”“不洗澡”等指控出現時,當事人將被迫陷入自證清白的邏輯泥潭,而社交媒體時代的碎片化傳播讓辟謠永遠追不上謠言的傳播。
麥琳事件像一面棱鏡,折射出了傳統性別角色期待與現代社會個人價值的撕扯。或許,比評判對錯更重要的,是警惕網絡暴力中集體無意識的惡,以及思考如何構建一個容得下“不完美成長”的社會。
畢竟,誰都難保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麥琳”。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