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深圳“無人”機器面館火了
6元一碗,48秒出餐
最近,深圳一家“無人”機器面館火了。
據公開報道,這家“無人”機器面館位于深圳南山軟件產業基地,24小時營業,占地僅4-8㎡。
它最厲害的點就是48秒做一碗面,比人快了太多。有數據顯示,傳統餐飲服務的出餐時間通常需要5到10分鐘。
不僅做得快,機器面館還做得花,能做香辣牛肉面、骨湯海鮮面等。
此外,這個機器面館還有個殺手锏,賣得便宜,6元一碗,新鮮現制,要什么自行車!
實際上,無人面館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在無人面館之前,機器人已經大舉“進攻”餐飲圈了。
從機器人煎餅攤、機器人面館到智能炒菜機器人
人工智能“包圍”餐飲界?
早在2022年,北京國貿附近曾開出了全球首家24h煎餅果子機器人,當時還引來一眾博主打卡圍觀。
但是這個機器人很快就被撤掉了。原因無他,大家發現,這個機器人有點笨笨的,還有點慢慢的。一張煎餅翻面翻不過去,整個煎餅果子就會被識別判定出來“做壞了”,被垃圾桶里再重新去做。
這效率,給大伙表演還行,難以承接吃飯的剛需。
但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攤煎餅的機器人雖然在賣煎餅這件事情上不太成功,但還是給了餐飲圈很多啟發——可以試試拿掉人力成本,讓機器人改變餐飲圈!
于是,無人面包店,無人火鍋店,無人泡面店噴涌而出……
但是,相似的問題又出現了。無人面包店,如果顧客有個性化需求時,像定制面包、詢問配料等,無人模式無法及時滿足;無人火鍋店,點餐、拿菜、加菜都需要掃碼完成,流程復雜,影響就餐體驗,尤其不適合老年消費群體;無人泡面店本質還是煮泡面,即使加了配菜,味道也沒有質的飛躍,難以長期吸引顧客,而在價格方面,相比自己在家煮泡面或其他低價餐飲,沒有明顯的競爭力。
智能機器人+餐飲,
正在取代人工?
不可否認的是,無人餐飲趨勢將會持續很長時間。
以河北唐山為例,社區和景區已開始了試點運營:社區無人餐廳約10㎡,配備炒菜機器人、自助點餐等設備,提供近20種菜品,5分鐘出餐;景區采用集裝箱式設計,增設咖啡機等設備,支持24小時服務,降低人力成本。
在剛剛結束的2025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也提出建議在中心城市建立示范性智慧餐廳,推動傳統餐飲數字化升級。
相較于傳統餐飲,無人餐飲有著諸多優勢:
1、降本增效:機器人替代部分人力,優化成本結構,符合當下“極致性價比”的消費趨勢;
2、場景適配度提高:能夠24h營業,滿足上班族、游客、“社恐”人群對便捷、快速、無接觸服務的需求;
3、政策支持:多地計劃在機關、學校、交通樞紐等場景推廣智能餐飲應用,配套中央廚房、機器人等體系。
但餐飲人仍需需要理性布局和看待人工智能在餐飲行業的實際應用。
就以智能機器人來說,這背后依舊存在技術成熟度不夠、高昂的研發和維護成本、缺乏人性化服務、個性化推薦不足、市場競爭和替代模式的出現等問題,需要一個長期且不斷升級的過
比如一臺設備動輒幾十到上百萬,以“無人”機器面館日均售出100碗來計算,至少大約需要7-8個月回本,這還只是在日均銷量達到100碗的數據前提下。
加之,餐飲本就是服務業,選擇機器人做飯的形式,短期內會得到人們的追捧和嘗鮮,但是想要做一門長久的餐飲生意,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接受度可能還不夠高,暫且是嘗鮮,而無法形成長期復購。
如何打消掉消費者的顧慮和質疑,需要智能機器人創作者們去思考和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