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主張:打通理論與實踐的阻隔》一書作者凌宗偉擁有幾十年的豐富教學經驗,曾擔任多年校長,其深厚的教育背景和實踐經驗為本書提供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證基礎。《教學主張:打通理論與實踐的阻隔》一書深度剖析教學主張,從學科課程要求到教學特點,全面而深入地界定了教學主張的概念,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系統的理解框架;同時,本書探討了教學主張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作用,幫助教育者更好地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提升教學效果。
《教學主張:打通理論與實踐的阻隔》
凌宗偉 等 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978-7-5760-5684-6
2025年3月
本書針對教學主張概念模糊、定義不清導致的混亂現狀,作者深入剖析了教學主張的內涵與重要性。書中強調,教學主張是教師教學實踐的核心原則與靈魂,體現了教師教學的自主性、個性化,是因材施教、提升教學效能與品質的關鍵。同時,教學主張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志,對教師個人發展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作者簡介
凌宗偉,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高級教師。江蘇省南通市第十屆“園丁獎”獲得者,《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之一。現任江蘇省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蘇省南通市中小學名師培養導師團導師。著有《讓學生愛上你的教學》《有趣的語文》《好玩的教育》《你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教育的積極力量》《語文何為》《學會管理》等。
目錄
向下滑動閱覽
自 序
第一章 教學主張是一個復雜的概念
本章導讀
第一節 教學主張與學科課程要求
第二節 教學主張與學科特質
第三節 教學主張與教學范式、教學模式
第四節 教學主張與教學流程、教學活動
第五節 教學主張與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第六節 教學主張與教學風格、教學特點
第七節 教學主張是多元的、動態的、發展的
第八節 教學主張的個人屬性與群體屬性
第九節 教學主張與教育主張、辦學主張
第十節 教育哲學、教學哲學與教學主張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教學主張的提煉與表述
本章導讀
第一節 教育理論視角
第二節 核心知識與關鍵能力視角
第三節 教學方法、策略視角
第四節 跨學科整合視角
第五節 社會責任視角
第六節 科技與創新視角
第七節 教學風格與教學特點視角
第八節 終身學習與發展視角
第九節 教學主張提煉:個人反思與專家智慧的融合
第十節 教學主張表述:簡潔而精準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教學主張是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本章導讀
第一節 為什么提“目標導向,任務驅動,尊重差異,當堂進階”的教學主張
第二節 目標即結果,指向目標的教學意義所在
第三節 基于教學目標的可見性學習任務設計*
第四節 尊重差異,關注起點*
第五節 即時反饋,以評促學*
本章小結
附 錄
鏈接一 共生教育:內涵、特征與實施策略
鏈接二 共存共生,跨界融合
——略談我的教學主張
鏈接三 事中學:因事探理、經事明理、以理行事、事理相融
何為教學主張
文|儲朝暉
“教學主張”是教育學領域見得不多、用得較少的概念,因為大多數教師在評價權力過于集中、評價標準過于單一、管理過度行政化的體制內,長期在沒有多大自主權,自主性受到抑制的環境中工作,已經習慣于將自己定位為打工者,不思考、不做主、按部就班、循規蹈矩,丟失或難以生成主張。
有過幾十年教學經驗,當過校長的凌宗偉先生發來《教學主張:打通理論與實踐的阻隔》的電子版,讓我開了眼界。作者回視自己的教學經歷,從學科課程要求、學科特質、教學范式、教學模式、教學流程、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風格、教學特點等方面對教學主張的概念做出界定,認為教學主張是多元、動態、發展的,具有個人屬性與群體屬性,是教育主張、辦學主張在教學上的體現,進而對教學主張的提煉與表述,教學主張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發揮的作用進行了討論。
這些年來,各地中小學名師培養項目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求名師、準名師提煉自己的教學主張,甚至教學思想、教育思想。對名校長們的要求則是要有辦學主張、辦學思想、教育思想。問題是,教學主張是什么?因為沒有基本的概念定義與闡釋,就難免各說各話,甚至提出一些有違基本的教學原理的主張來。
作者專門寫書討論教學主張是因為感到應該承認、尊重教師的主張和哲學。教學主張是教師教學實踐的原則和靈魂,對教學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是教師組織和實施教學自主性、個性化的基礎,是貫徹落實因材施教原則,提升教育教學效能與品質的必要前提,是顯示教師專業成長的表征,又是導引教師極其重要的引擎。既然要求名師提煉教學主張,那就要搞清楚教學主張是什么。
教師的使命決定著他們必須有自己的教學主張才能更有效地承擔責任,沒有教學主張的教師事實上不會成為教學的主人,僅是教學機器人。或者說,當下的確有不少教師因為成不了教學主人,或不是教學的主人而沒有教學主張,不敢有教學主張,不能有教學主張,不會生成自己的教學主張。
教學主張終究是個人的,是教師從教學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獨特的、個性化的教學見解和教學思想,受到教師認知、信念、教育哲學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形無形地導引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行為。群體教學主張也需要以個體的主張為基礎。作者從教育觀念和教育價值、教學立場和出發點、教學策略和方法、教學對象與內容、教學評價與反饋、教學的全面性與個人化幾個維度審視教學主張,引導大家從多個維度去理解教學主張。本書為教師生成并運用自己的教學主張提供了難得的學理資源。
事實上,一位教師的教學主張的提煉及不斷豐富與完善的過程就是他的成長過程,作者從理論與實踐、個性化理解與標準化、革新與傳統、專家意見與個人認知等方面分析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與對策,使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教學主張,促進教師自身更好地實現專業成長。
主張是主觀性的,是一個人經歷和思考的積累,任何人都難以確保自己的主張無偏見,避免或矯正教學主張的偏見需要保持開放態度,坦然地面對質疑和批判,真誠開展對話和討論,讓不同主張在相互碰撞中相互修理,積累各種人生的挑戰和經驗。作者最初將自己的語文教學主張提煉為“遇物則誨,相機而教”,有這種境界才會形成個人乃至學校與區域教學主張、教育主張的不斷理性、優化的良性生態。
希望本書不只是為了引起教師對教學主張的關注,更是希望讀者通過各種方式有意識地涵養、豐富、提煉自己的教學主張,闡明、維護、運用自己的教學主張,幫助學生更自主、更有效、更有品質地學習。同時,也希望引發教育管理者和行政部門的關注,盡可能減少一些行政指令,給教師更多的尊重和更大的教學自主權,讓具有明顯個體差異性的教學主張存在并服務學生多樣化、個性化成長,滿足社會對人力的多樣化需求;還能對改進權力過度集中、標準過度單一的教育評價產生啟示,更有效地實現教、學、評一致性,減少單一標準化的評價對教師教學主張的抑制與摧殘——這是從教學層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
節選自《教學主張:打通理論與實踐的阻隔》
制作:王曉蕾
關注并設為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