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清晨五點半,河南新鄉陳家莊的村道上,一輛電動三輪車準點駛過薄霧。58歲的陳培雷裹了裹軍大衣,后視鏡里映出他紅潤的臉膛。后座上的小孫子還打著瞌睡,書包帶子上拴著昨天摘的野柿子。誰能想到,這個中氣十足接送孩子的老漢,十年前曾是個連走路都要扶墻的直腸癌患者。
2014年:血色預警
故事要從十年前的春寒說起。陳培雷蹲在自家麥田里施肥,忽然發現褲管上沾著暗紅色血漬。"怕是痔瘡犯了吧?"他不當回事地扯了把衛生紙,可接下來的一個月,便血越來越頻繁,連帶著每天往廁所跑七八趟。直到有天晌午,他剛蹲下就眼前發黑栽進糞坑,才被老伴架著送進了縣醫院。
腸鏡檢查單上"直腸腺癌"四個字,像塊燒紅的烙鐵烙在全家心上。5月6日省腫瘤醫院的手術臺上,醫生從他直腸切下個雞蛋大的腫瘤。麻藥勁兒過了,陳培雷盯著肚皮上蜈蚣似的縫合線直發愁:"這以后可咋種地啊?"
2014年夏:廁所里的煎熬
刀口拆線后,更大的折磨來了。腸子像被調皮孩子揪住不放,一天十幾次往廁所跑,蹲得腿發麻都擠不出半點東西。更邪門的是,明明吃得不少,體重卻跟漏氣的皮球似的往下掉。有天夜里,他摸著自己肋骨根根分明的肚皮,偷偷把壽衣塞進了樟木箱底。
轉機出現在同病房的"老病號"老張頭那兒。"鄭州有個袁大夫,我姐夫就是喝他的藥續了五年命。"循著這個救命稻草,7月1日陳培雷攥著CT片子找到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袁希福院長搭脈時,他褲襠里還塞著成人紙尿褲。
2015年:中藥里的春天
頭三個月的中藥苦得能嗆出眼淚,可效果實實在在。陳培雷驚喜地發現,晨起不用再蹲在馬桶上抽完一整包煙。到2015年開春,他不僅能幫老伴晾曬臘腸,甚至能騎著三輪車給鎮上小學送菜。女兒特意買了本掛歷,用紅筆圈出春秋兩季復診的日子——這是袁院長特意叮囑的"鞏固期"。
那年國慶節,全家圍坐吃團圓飯。陳培雷特意稱了體重:156斤!比術前還重了三斤。他舉著酒杯跟親家公顯擺:"我這腸子啊,現在比咱家腌的酸黃瓜還脆生!"
2020年:疫情下的堅守
新冠疫情最兇的年頭,陳培雷的"抗癌藥箱"成了全村最金貴的物件。村口封路那天,他讓侄子開著挖掘機在麥田里犁出條土路,愣是準時趕到鄭州拿藥。那年秋收,他蹲在金燦燦的玉米地里,手機視頻里袁院長正在線上問診:"陳師傅這氣色,比咱醫院的石榴樹還精神!"
2024年:抗癌明星的春天
11月的南陽體育館里,陳培雷作為"抗癌明星"代表胸戴大紅花。臺下幾百雙眼睛里閃著同樣的渴望,他攥著話筒的手微微發抖:"俺就是個種地的,就信兩條——該割麥子別耽誤農時,該喝藥時別心疼錢!"
如今他的藥罐子早成了"養生壺",煮著袁院長開的調理方。每天清晨送完孫子,總要到村頭健身器材上活動筋骨。春種秋收時節,他仍是地里的一把好手,只是褲腰上永遠別著包餐巾紙——這是十年抗癌留下的唯一"紀念品"。
"你看這麥子穗,"陳培雷掐下顆麥粒在齒間碾碎,"帶苦味的是陳麥,甜絲絲的才是新糧。人活一世不也這樣?熬過苦日子,才能嘗出甜頭。"夕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一直延伸到村口接孫子放學的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